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电子秤的冲击下,木杆秤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老艺人郑银娥却依然坚守着那句话:"只要有一笔订单,我就会继续把木杆秤的生意经营下去。"清晨弥漫着些许凉意,老街柴桥店铺的大门自然开得迟些。早上八点钟左右,秤店的拉栅门像往日一样"吱嘎"一声拉开,企盼着每日的第一笔生意。这是柴桥街唯一一爿([pán])制木杆秤的店,它坐落在宁波北仑芦南社区薪桥南路。店内临街摆设一张工具桌,三面内壁挂满了各种规格的木杆秤:有大小钩子秤,长短不一的铜盆秤,还有落地排列的电子秤等,可谓琳琅满目,任凭选购。  相似文献   
2.
滑石变身记     
<正>滑石细腻质软,尹肇锋抓住这一特质,用创新设计让它绽放出木艺之美、藤编之韵。眼前的金色木盒纹理致密,表面雕刻着红花枝干,一只青绿色的螳螂正昂首举镰,藏匿其中……动与静的结合,以及黄、红、绿三色的巧妙搭配,让这件工艺品充满了简约灵动的质感。当伸出手去触摸时,却发现它竟是如此的冰凉。原来,这看似木质的盒子,是用滑石雕刻而成。"以逼真的外表带给人们惊奇,用亮丽的色彩打动人心",滑石雕刻品牌"五岩画"玩的就是创意。品牌创始人尹肇锋是位30出头的香港人,3年前,他意气风发地在深圳南海意库设立了"五岩画"总店,意图用现代审美元素去唤醒古老的滑石雕  相似文献   
3.
嬷嬷很亲切     
正小琳生活在宁波,每到杭州都嚷着要去嬷嬷家(宁波话把姑姑叫嬷嬷)。初中毕业她只身去了波士顿读高中,临走前嚷着要嬷嬷给她做个皮背包。嬷嬷思量许久,用米黄丝线编织成网格,精心缝制在柔软的牛皮上,留下了思念的印记……嬷嬷叫张忆清,平日喜欢做钩编、布艺;而她的丈夫老泫毕业于皮革专业,曾任职某知名港资制革厂厂长。两人试着将自己的强项结合,创立了品牌"嬷嬷家"。  相似文献   
4.
<正>许学慈用一生来坚守京胡制作技艺,他被业界冠以‘京胡圣医'之名,当之无愧。"咚咚咚、嘚嘚嘚~~~",走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园北面的一排平房,你会听到敲击竹筒的声音。如果赶得巧,还能看见一缕漫着竹香的青烟从屋内飘出。这里就是京胡制作大师——许学慈先生的琴坊。京胡,又称胡琴,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中国京剧的历史中,留下了杨宝忠、李慕良、燕守平等大琴师响当当的名号。而这些大师手中的京胡,大都出自许学慈之手。  相似文献   
5.
<正>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十几年,并没有消磨掉杨继栋骨子里的传统情怀。他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颇具中国风情,令人回味无穷。博古架想必谁都见过,不过杨继栋却将它"玩"出了新花样。近期他设计了一款新作《画阁》——上半部分是"阁",外形酷似明清园林的窗口,用来放置各类盆栽花卉:下面则是"案",用未做支撑。两部分既可以分开使用,也能组合在一起。这件作品是一件中式户外家具,灵感来自对现在城市生活的反思。明清时期造园热情高涨,文人造园布景一度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然而这些传统在全球化进程中曾一度消失,园林雅趣的幽思  相似文献   
6.
骷髅挎包、暗黑iPad皮套……如此的皮雕作品至酷狂野,风格另类。创造它们的缪云乐在其中,并且练就了一身独门秘笈。"给我做个骷髅挎包。"接到活的缪云做梦也没想到,对方是一名女孩。过了几日,骷髅头造型的挎包做好了,其黝黑发亮的表面,拴着一背带;头盖骨可以打开,用于放置小物件。拿到货后,那女孩挺高兴,缪云却暗自思忖:她敢挎着包逛街吗……  相似文献   
7.
竹林高手     
正张晓东手工圈内称"巧手东东",喜爱用竹子制作各种物件,追求逼真极致。说到机动战士高达,许多人并不陌生,相信大部分男孩都有通宵拼装高达模型的经历。手工达人张晓东也不例外,因为钟爱机器人,他也制作了一款机动战士——亚希玛。不过,这个机动战士的材质并不是塑料,而是竹子。有一天闲逛,他无意间在路边摊看到一本漫画周刊,上面刚好刊登着机动战士里的MS亚希玛。他突发奇想模型都是用塑料制作的,能不能用竹子代替呢?回到家里,他上网收集了亚希玛的图片资料,然后根据图片,用竹子做出了原汁原味的亚希玛。"每  相似文献   
8.
"简单是一种精神,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智慧。"用杨明洁的话来说,设计既简单,又复杂。  相似文献   
9.
一扣一滋味     
作为传统糕饼制作模具,"龟印"逐渐被机器取代。虽然机器模具也能做出香甜可口的糕饼,但总是缺少一股不可替代的人文情怀……厦门中山路局口街街口矗立着3座大红的龟印雕塑,初来乍到的游客常被它喜庆的颜色以及独特的外表吸引,不时有人拍照留念。雕塑的原型是厦门独有的民间艺术——龟印,这是制作红龟棵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曾经占据着闽南地区的大街小巷,为百姓家中常备之物。时至今日,购龟印做红龟糅的人越来越少,手拿龟印一扣一个红龟粿的乐趣已然成为儿时的记忆。但在潘海员眼中,这样的雕塑背后充满酸楚。作为潘氏龟印技艺的传承人,潘海员忠诚地守护着祖上传下的龟印制作手艺,一走就是30多载。  相似文献   
10.
杨登甲 《中华手工》2013,(10):88-89
京剧脸谱绘画作为一门传统而独特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亟待拯救。面对这种现状,李巍巍开办了脸谱课堂,旨在通过课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将其发扬光大。一间宽敞明亮的咖啡厅内,充满了父母与孩子的欢笑。在精致典雅的餐桌上,摆放的并不是咖啡与糕点,而是颜料、画笔与一件石膏做成的面具。家长们正握着孩子的手,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如何在石膏上画出漂亮的京剧脸谱……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