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滇橄榄汁酶解产物没食子酸的TLC和G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LC扣G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测定生物转化介质中酶解产物没食子酸积累浓度的分析法.结果表明,生物转化液体反应混合物中酶解产物没食子酸积累浓度在4.0-30.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7),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滇橄榄果汁澄清和果酒"去沉淀"的生物催化和酶法加工过程分析.本法具有简便可行,灵敏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全美第43届生药学年会的会议主题包括从天然产物发现药物的进展和对营养药品的全球展望.本文介绍了年会上16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对发展我国特色生药学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十年研发历程及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L-苯丙氨酸(L-Phe)是医药输液制品和食品添加剂APM(健康糖)的必需成分,全球每年需求量为3万t,主要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日本味之素公司、韩国大象公司、德国迪高萨公司等几家大公司生产,我国1998年以前所需要的L-Phe全部依靠进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于1991年成功开发了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技术途径生产L-Phe,并于1998年与企业合作建成了一套100t/a生产装置,使得我国成为继美、日、德、韩之后又一个能够工业化生产这一重要氨基酸产品并自主开发这一高新技术的国家.目前,我国L-Phe的实际产量只有500~600t/a,进口量达700t/a,因此,未来L-Phe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生物技术工艺都立足于深层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SmF)基础上,但是近年来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已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因为它可以利用廉价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副产物作为底物,没有游离液相。与深层发酵(SmF)相比,SSF技术目标产物的产率高、产物易于回收、无泡沫产生、较小的反应体积、易于控制污染,已经广泛用于生产众多产品,包括高价值酶的生产。 过去3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酶类已经在许多工业加工过程中得以采用,其中大约75%的工业用酶都是水解酶类,例如木聚糖酶已在制浆和纸业、食品和动物饲料工业部门得到应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类也已经得到工业应用,如果汁加工中应用时有助于增高出汁率、使果汁澄清、具有脱蛋白作用等。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开发利用一种新的底物——滇橄榄果渣作为主要营养源原料物,借助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的SSF技术途径,生产含有单宁酶、果胶酶及蛋白酶类活性的酶曲制剂。此前,未见有将滇橄榄果渣用于此类酶的生产报道。滇橄榄果渣是收获滇橄榄鲜果后经物理榨汁后的残留物,以及该果酒酿造中凝结沉淀析出的固形物,主要包括果皮、种籽和果茎。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6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和倍生化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项目酶法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没食子酸新工艺(本刊将在第5期做详细报道,敬请关注)进行了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杨顺楷研究员,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中心生物转化实验室从事甾体和非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及酶法加工的研究开发工作,已有多项生物转化技术成果应用于我国药物及食品工业生产郜门,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顺楷老师于1991年成功开发了"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技术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并于1998年成功实现产业化连续生产. 国家自"七五"攻关开始对"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进行立项,时至今日已经过去23年,其发展道路不可谓不曲折.针对目前网络上关于L-苯并氨酸的虚假新闻,杨顺楷老师在自己的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53)中以亲历者的身份,科学、严谨地提出"我国L-苯丙氨酸产业化之路为何如此艰难曲折?" 本文为杨顺楷老师专门为本刊撰写的关于"L-笨丙氨酸"产业化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欢迎有兴趣的业内人士本着学术民主、思想开放、公平竞争、造福国民的理念积极参与评述"我国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2 营养药品的全球展望来自印度的Bhatt博士是一位资深的研究印度古老的寿命吠陀传统药物体系 (Ayurvedicmedicine)专家 ,他做了“植物药物学———Ayurvedic的前景展望”学术报告。该报告的要点摘录如下 :(1)经对药用植物简化研究 ,当代基于化学和药理学基础上的植物药物学能够满足主流医药学需求 ,可被认可。(2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 ,植物药物学要能建立起自身的检测方法体系 ,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3)伴随着植物在健康保健方面用途的增加 ,其前提条件是安全性、有益处。常规医药学参量的改变及其局限性必然面对较新的生…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甾醇资源开发显现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早在2年前.笔者就“关注发展本土甾体资源。均衡发展我国甾体药业”撰文在国内生物化工研讨会上交流,但是却未能引起相关产业部门及管理层的重视.以至于目前出现了令人担心的不利于我国甾体药业健康、均衡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酶法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没食子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黑曲霉单宁酶酶法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没食子酸的原理和方法、酶源菌种的分离和选育、工艺技术的特点、产品质量规格及在国内食品、医药行业相关部门的应用等。该酶法生产工艺具有原辅料来源易得、菌种单宁酶活力高、生产性能较稳定、生产成本低廉、工艺操作方便、产品质量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L—苯丙氨酸酶法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反式-肉桂酸(t-CA)技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L-Phe)新工艺已经在浙江绍兴亚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200t L-苯丙氨酸产品的能力。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日、德、韩之后又一个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一重要氨基酸产品并自主开发这一高新技术的国家。文中概述了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原理和方法、酶源菌种的分离和选育、工艺技术的特点、产品质量规格及在国内食品、医药行业相关部门的应用等。结果表明该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新工艺具有原辅料来源易得、菌种PAL活力高、生产性能较稳定、生产成本低廉、工艺操作方便、产品质量优等特点,已经达到国际上90年代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