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墨杰  林东尧  王钊  王世杰  王久生  王冬 《化工进展》2019,38(10):4645-4650
高效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对于高效的能量储存和转换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一步煅烧成功制备了镍铁合金/铁酸镍复合纳米纤维(NiFe/NiFe2O4),通过调变煅烧气氛、温度、元素比例等条件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相关表征与分析。其中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该材料对碱性介质(1mol/L KOH)中析氧反应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最佳样品在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时所需过电位为380mV,并且在计时电位法测试10h后也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周云龙  叶校源  林东尧 《化工学报》2019,70(7):2717-2726
将玉米秸秆加入Pt/TiO2的悬浊液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实现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速率的提升。通过SEM、XRD、FT-IR和TGA对玉米秸秆在光催化反应后的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讨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辐照时间、玉米秸秆颗粒浓度、秸秆颗粒粒径和催化剂浓度对氢气产率及产氢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和秸秆颗粒浓度对产氢的影响较大。产氢量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催化剂浓度为4×10-3~6×10-3 g/ml时产氢量最高。当秸秆颗粒浓度大于0.5×10-3 g/ml时,产氢量随着秸秆颗粒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且在不同的秸秆颗粒浓度下氢气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过小的秸秆颗粒粒径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牺牲剂、Pt/TiO2为催化剂,研究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不同组分以及液相环境的pH、常见阴阳离子的加入对光催化制氢的影响。利用XRD、TGA和UV-vis DRS表征玉米秸秆的组分和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pH=5~7时制氢量适中、pH<5和pH=8~10时制氢受到抑制、pH>10时制氢得到提升;强酸阴离子、强碱金属离子对该体系制氢无影响;CO32-HPO4-对制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Fe3+、Cu2+和Zn2+因其氧化性强弱顺序和弱电离性对制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离子对制氢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将玉米秸秆加入Pt/TiO_2的悬浊液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实现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速率的提升。通过SEM、XRD、FT-IR和TGA对玉米秸秆在光催化反应后的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讨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辐照时间、玉米秸秆颗粒浓度、秸秆颗粒粒径和催化剂浓度对氢气产率及产氢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和秸秆颗粒浓度对产氢的影响较大。产氢量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催化剂浓度为4×10~(-3)~6×10~(-3)g/ml时产氢量最高。当秸秆颗粒浓度大于0.5×10~(-3)g/ml时,产氢量随着秸秆颗粒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且在不同的秸秆颗粒浓度下氢气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过小的秸秆颗粒粒径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