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7篇
冶金工业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合成了新试剂(邻烯丙氧基)苯基二安替比林甲烷(DAoAPM),研究了它与钒(Ⅴ)的显色反应,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磷酸介质中,有Mn(Ⅱ)和Tween 60存在下,钒(Ⅴ)与DAoAPM反应生成橙红色产物,λ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试剂(邻烯丙氧基)苯基二安替比林甲烷(DAoAPM),研究了它与钒(V)的显色反应,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磷酸介质中,有Mn(Ⅱ)和Tween 60存在下,钒(V)与 DAoAPM反应生成橙红色产物,λmax=480nm,钒(V)含量在0.00~0.50μg/25mL和0.50~2.00μg/25mL范围内分别与产物的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1.90×10~6和 1.27× 10~6,由此建立了测定钒( V)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DApEM)试剂与微量钒(Ⅴ)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钒(Ⅴ)的新体系.该体系的灵敏度为ε=8.30×106L@mol-1@cm-1,线性范围为2.00~10.0μg@L-1,对测定0.20μg@(25 mL)-1V(Ⅴ),抗主要离子干扰量为Fe3+,Cu2+(10μg);Ce(Ⅳ)(5μg);F-(0.5μg).与单因素轮换法建立的体系相比,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该方法测定中草药样品中微量钒(Ⅴ)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二安替比林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二安替比林类试剂的光度分析特性及其在分光光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酸性介质中Cu(Ⅱ )能阻抑试剂DAmEM与V(Ⅴ )的显色反应。本文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a=8.867× 1 0 - 2 /min ,表观活化能Ea=37.795kJ/mol。基于这种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Cu(Ⅱ )的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Cu(Ⅱ )在 1 .0 0~ 8.0 0 μg/2 5mL内准确检出。  相似文献   
6.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 (DAp EM)试剂与微量钒 ( )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钒 ( )的新体系。该体系的灵敏度为 ε=8.30× 10 6 L· mol- 1· cm- 1 ,线性范围为 2 .0 0~ 10 .0μg· L- 1 ,对测定 0 .2 0 μg· (2 5 m L) - 1 V( ) ,抗主要离子干扰量为 :Fe3+ ,Cu2 + (10 μg) ;Ce( ) (5 μg) ;F- (0 .5μg)。与单因素轮换法建立的体系相比 ,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该方法测定中草药样品中微量钒 ( )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并得到了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0 nm.Cr(Ⅵ)在0.10~10 μg·25 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583C+0.047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摩尔吸光系数ε=1.37×105(L·moL-1·cm-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较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酸性介质中Cu(Ⅱ)能阻抑试剂DApEM与V(Ⅴ)的显色反应。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速度常数2.91×10-3s-1,表观活化能为52.84kJ·mol-1。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微量Cu(Ⅱ)的动力学光度法。Cu(Ⅱ)含量在1.0~8.0μg·25mL-1范围内,与lgA0A呈良好线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7×105L·mol-1·cm-1,检出限1.34×10-10g·L-1,该方法用于人发样品中Cu的测定,RSD%为0.43%~0.45%,回收率为96%~99%。  相似文献   
9.
基于Cu2+对H3PO4-Mn(Ⅱ)—Tween20—DAmEM—V(V)显色体系干扰褪色作用,建立了一个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4×10-5g·L-1,铜离子含量在40~200μg·L-1范围内与lg(Ao/A)成良好线性关系,体系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用于铅样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