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集海河组是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通过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发育有湖泊、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种沉积类型,其中湖泊沉积主要发育在安集海河组中上段,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安集海河组下段,可识别出13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田是中国页岩气勘探的先导靶区之一。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前人主要识别断距大于20m的断层,会忽略断距小于20m的微小断裂,然而长宁地区普遍发育断距小于20m的微小断裂,容易造成其长水平井开发中出层、卡钻、压窜、套变等复杂工程情况,因此,如何进行长宁页岩气储层微小裂缝的识别,并进一步细化断裂分级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在前人的断裂解释认识上,通过井震结合,综合运用相干、蚂蚁体等多种方法,提高了微小断层的识别和刻画精度,总结了继承型、伴生型、走滑型三种微裂缝成因分类,并在原有的四级分类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级断裂(微断裂)的分类原则和识别方法。结果显示,该区发育大量走向北东向、北西向的微断裂,与I-IV级断裂的方位一致,符合成因规律,且能够匹配解释前期钻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证实了微断裂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微断裂对页岩气开发工程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微裂缝的有效识别,可以为轨迹优化、钻井及压裂施工提供预警处理依据,并为地质甜点分析、页岩气产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维禄  林晓海  刘婷 《特种油气藏》2012,19(2):54-58,137
青三段是松辽盆地主要含油层系高台子油层的重要层位,选取青三段作为目的层,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以及地震资料等,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青山口组三段发育IV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3个亚相,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青三段的沉积模式。研究区目的层三角洲砂体主要沉积在北西—南东轴线上,整体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展布,主要砂体类型是河口砂坝砂体,在湖浪作用改造下,局部加厚形成前缘沙坝和滨外砂坝,这是IV型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标志。河口砂坝、前缘砂坝和滨外砂坝成为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存在面积巨大的水体,取心显示沙坝砂体顶部浪成沙纹层理、丘状层理发育,多处出现风暴裂流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三角洲定义为受风浪破坏的高破坏性三角洲类型。通过沉积微相精细划分,识别出该体系的7种微相类型,研究发现该类三角洲不具备顺物源的指状沙坝微相,而广泛发育与河口沙坝分离的前缘沙坝和滨外沙坝。本文提出相控砂体图绘制机理,并在其指导下对砂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砂体的搭接形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孤立型砂体的分布特征。结论否定了研究区发育与河口沙坝相连的指状沙坝的观点,拓宽了对砂体形态及分布的认识,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ARM Cortex-M3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的新运动控制方案,并给出关键算法.控制系统采用“ARM运动控制器+PC机”的结构.PC机实现界面功能以及部分预处理功能,运动控制器则完成关键的算法与处理.在数控冲孔机控制上进行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出采用以太网接口代替传统PCI接口的网络型运动控制卡,可以支持多个运动控制卡共享同一台主机,降低了成本。提供较为丰富的硬件资源,结合辅助开发软件,以十分直观的方式可对运动控制卡的资源进行配置。同时,提供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开发软件框架,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运动控制流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吉林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Ⅳ砂组和Ⅴ砂组的沉积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一前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了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重力流等沉积微相,储油砂体以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微相为主。编制了Ⅳ砂组和Ⅴ砂组10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对砂体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环境为以西南保康水系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以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为主,其中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呈南西一北东向展布,向东逐渐减薄,河道的侧向摆动造成了砂体的叠置或切割,形成了条带状和断续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