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段铃丽  张洪涛  陈莉 《化学与粘合》2006,28(5):330-332,337
介绍了超浓乳液的三个主要特点。从体系状态,单体含量,聚合速度,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形态和设备利用率方面比较了超浓乳液聚合与传统乳液聚合及本体聚合的区别。指出超浓乳液聚合中使用热分解引发剂所产生的问题及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原因。还简单介绍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类,回顾了前人在超浓乳液聚合工作中不同单体体系使用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情况,总结了不同单体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最佳配比,以及它们对动力学、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超浓乳液聚合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N_(210))、丙烯酸-β-羟乙酯(β-HEA)、聚乙二醇-600(PEG-600)分三步制得含双键的非离子型聚氨酯PUAG,然后与苯乙烯单体,在MS-1、十六醇(CA)、聚乙烯醇(PVA- 1788)作乳化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55℃下引发聚合。研究了NCO/OH摩尔比、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PUAG的量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形态,用红外光谱证明了PUAG的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陈莉  张洪涛  段铃丽 《粘接》2006,27(5):35-37
介绍了超浓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讨论了超浓乳液形成的条件,指出了不同单体体系的超浓乳液聚合的最佳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稳定剂体系、单体、连续相的黏度和pH值、电解质、温度、加工工艺等对超浓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总结出了不同单体超浓乳液聚合的最佳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陈莉  张洪涛  段铃丽 《涂料工业》2007,37(3):12-16,21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醚二醇(PPG)、丙烯酸-β-羟乙酯(β-HEA)、二羟基聚硅氧烷(PSi)分三步制得非离子型可聚合的聚氨酯(PUASi),然后将PUASi溶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单体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平平加(OS15)、聚乙烯醇(PVA-7188)作乳化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55℃下引发聚合。研究了乳化剂质量浓度、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PUASi与St的比例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及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PUASi进行了分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的形态、用光相关光谱(PCS)测得了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