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如何经济有效地实现低C/N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仍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论上后置反硝化可以实现深度脱氮效果,但往往由于缺乏外碳源难以同时满足经济高效脱氮。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有利于富集培养以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主的反硝化聚糖菌(DGAOs),能够开发与利用内碳源脱氮。该系统长期处理低C/N (3.2)实际城市生活污水,TIN去除率达91.81%,出水TIN浓度为4.36 mg·L-1。此外,提高第二污泥回流量增加了缺氧区的MLSS同时提升了比内源反硝化速率,是深度氮去除的主要原因。随着去除效果的提升,充分的厌氧环境使得内碳源贮存量升高,脱氮效果呈现正向循环。二沉池底部产生的额外碳源随第二回流引入系统进一步强化脱氮。本研究阐明了污泥双回流-AOA系统节碳脱氮的原理与关键,为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将混凝沉淀法应用于低浓度含氟废水处理,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当进水pH控制在6.6~7.0,PAC投加量为800 mg/L,PAM投加量为3 mg/L时,可将原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从20 mg/L降至5.0 mg/L,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SOE-N-60的流动性能、泡沫性能和去污性能,研究了其在低含水量下与多种常见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以SOE-N-60为基础的洗衣凝珠配方。结果表明:SOE-N-60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和低泡性能,低含水量下SOE-N-60与AES、AEO_9的复配体系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复配后去污性能显著提高,洗衣凝珠配方流动性和水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厂选址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中心区污水系统完善的关键瓶颈。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选址因用地难以落实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创新思路,按地埋式设计落实用地,并成功建成运行。就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作了全面回顾,并对其节地特点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优势做了全面分析;再结合城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瓶颈问题分析,指出污水处理厂设计对节约土地资源的强烈内在需求。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成功运行,探索出了一种污水处理厂高效、集约用地新模式,为城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选址及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物除臭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居民生活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问题,已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突出问题。该文介绍了水清洗和药液清洗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土壤脱臭法、填充式微生物脱臭法、燃烧法等6种除臭方法,并通过比较,指出微生物脱臭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最后以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投运的微生物脱臭法实例,H2S的去除率,由进气口的1-7mg/m3,到出气口只有0.003-0.009mg/m3。  相似文献   
6.
王伟  陈强  汪传新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5,66(7):2686-2693
采用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3.5)生活污水,研究流量分配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实际处理效果以及物料衡算结果为依据来逐步提高首段进水比例以寻求最优的流量运行工况,共确定4组不同的进水流量分配。结果表明:在此碳氮比条件下,通过提高首段进水比例的方法并不能降低厌氧区氮氧化物的含量,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作用强度对TN的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段进水比例的提高强化了厌氧区聚磷菌的释磷作用,提高了磷酸盐的去除率;综合考虑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后续可优化空间,确定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为6:3:1的工况3为最优工况,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磷酸盐浓度分别为45.98、0.04、17.47和2.43 mg·L-1。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35℃、pH=1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14d内剩余污泥在KOH、NaOH、Ca(OH)2和Na2CO3这4种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酸性能、脱水性能、氨氮和正磷酸释放情况以及污泥减量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4种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解产酸能力、脱水性能、以及污泥减量情况。污泥水解能力排序为Na2CO3>NaOH≈KOH>Ca(OH)2;产酸能力排序为NaOH>KOH≈Na2CO3>Ca(OH)2;脱水性能排序为Ca(OH)2>Na2CO3>NaOH≈KOH,氨氮和正磷酸盐释放量排序均为为Na2CO3>NaOH≈KOH>Ca(OH)2。剩余污泥在Na2CO3条件下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最高;但在NaOH条件下总悬浮固体(TSS)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和提高污水处理厂产能,提出了强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积累,而后用N2O氧化甲烷提高燃烧产能同时减少N2O排放的方法.通过研究内源反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特征得出,以硝酸盐(NO-3)作为电子受体的内源反硝化过程会出现亚硝酸盐(NO-2)和N2O的积累,且二者同时出现;当以不同质量浓度的NO-2-N(13~90 mg/L)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内碳源反硝化时得出,高ρ(NO-2-N)会同时抑制NO-2和N2O的还原过程,从而使得内源反硝化过程中出现N2O的积累.基于此结果提出通过调控ρ(NO-2-N)来强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积累,从而为N2O氧化甲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已有的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机理提出了几点不同的意见;同时,在试验的基础上找出了新的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机理,即认为,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可概括为N_2H_4+O_2(?)N_2↑+2H_2O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自养脱氮系统中有机物与磷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使开发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成为可能,可通过生物吸附实现污水能源与资源的回收。强化除磷系统污泥龄(SRT)仅为2 d,系统抗冲击性强,污泥沉降性良好,污泥体积指数(SVI)低于50,可为自养脱氮系统提供稳定的进水,但系统污泥碳含量仅为37%。将反应器内好氧水力停留时间(HRT)降至 40 min后,实现有机物去除序批式反应器(SBR)的稳定运行,厌氧段COD去除率占总COD去除率的93.8%,这表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为生物吸附作用,同时污泥碳含量提升至48%。由于异养菌对有机物的消耗利用与除磷菌的吸磷过程同时进行,若试验废水C/P比较低,可降低系统水力停留时间、提升碳的回收率并辅助少量的化学除磷手段,对系统厌氧搅拌时间、曝气时间及污泥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C与P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