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奥司他韦类衍生物对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的抑制作用,本人选取32个奥司他韦类的合成化合物为配体,从PDB(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中下载了H7N9的受体蛋白,因H7N9具有R292K-N9和R294K-N9两个突变型病毒,所以下载了包括4MWQ(N9-R294)、2QWE(R292K-N9)和4MWW(R294K-N9)三个神经氨酸酶的受体蛋白,将32个配体分子与3个受体蛋白分别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对接软件采用SYBYL-2.0中Surflex-Dock软件。结果发现,这32个奥司他韦类衍生物通过与4MWQ、2QWE、4MWW受体蛋白活性位点主要氨基酸残基主要产生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力而产生抑制作用,为新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有用的结构信息,对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因其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等众多生物活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具有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的研究十分必要.利用计算机药物辅助软件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2D-QSAR和3D-QSAR理论研究,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修饰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近来,2D-QSAR和3D-QSAR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实验合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