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考察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MBR)对难生化降解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MBR的膜污染控制情况。在相同的微电场工作条件和MBR操作条件下,通过对照试验研究EMBR系统的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情况和膜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可提高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COD_(Cr)、氮元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84.4%。外加微电场的作用下,MBR的膜污染情况得到有效减缓,使得EMBR具有更好的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金属废水的前期试验研究结果[1],采用厌氧生化技术针对重金属废水痕量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当原水痕量铜离子浓度低于2.5 mg/L时,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铜离子浓度低于0.3 mg/L。推广到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证明,该技术应用非常成功,从2013年起至今,工程运行结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当原水铜浓度低于2.0 mg/L时,出水铜离子浓度可以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标准,即低于0.3 mg/L,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难受冲击负荷高,应用范围广,处理成本低等优点,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尚龙  张艳芳  陈欣义 《当代化工》2014,(8):1415-1416,1420
对化工行业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折点氯化法的改进方法—使用漂白粉处理二沉池出水,通过计算理论加药量,向烧杯中投加一定量的漂白粉,通过不断调整加药量,使得废水里的氨氮能达标排放,经过试验处理后,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80%,该试验具有一定的中试试验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县级调度机构也要同时从事电网设备监控工作,原有的调度、监控开票系统已不能适应需求。为此,自主研发了1套适用于县级调度机构的开票系统,大大提高了县调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印制电路板显影脱膜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曝气式微电解处理显影脱膜废水酸析后预处理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互验证工艺参数,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铁炭比1∶1,pH值3.0,反应时间60 min,CODCr的去除率达到60%左右,重金属等指标低于检出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研发一种新型MBR膜生物反应器(专利技术),应用于电镀、线路板等重金属废水中的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痕量重金属环境中,采用新型MBR膜生物反应器,可以截留生化系统中的优势菌群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COD去除率提高到90%左右,出水COD达到50 mg/L以内,出水氨氮达到10 mg/L以下,满足现行重金属领域最严格的行业表三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县级调控员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硬件组成,着重阐述了该系统的典型功能及其应用.该系统借助于OPEN3000平台,运用电网实时数据与结构,在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了对调控员监控、操作、事故处理各方面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长兴电网实际情况,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调度为主体,通过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推进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监控的融合,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业务流程,强化电网运行管理,提高运行工作效率,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印制电路板显影脱膜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曝气式微电解处理显影脱膜废水酸析后预处理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互验证工艺参数,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铁炭比1∶1,pH值3.0,反应时间60 min,CODCr的去除率达到60%左右,重金属等指标低于检出限。  相似文献   
10.
某化学工业园综合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的氨氮浓度较高,通过投加漂白粉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氨氮,以期达标排放。通过改变原水的p H、反应时间和漂白粉的投加量,探讨该方法的最佳运行参数。最后,对比了几种物化法去除氨氮的效果及成本,得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投加漂白粉去除氨氮的最佳运行参数是原水p H为弱酸性至中性,反应时间为60分钟,漂白粉的用量为1.2 g/L。根据预算成本与处理效果,漂白粉作为去除氨氮药剂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