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采用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猪毛菜总黄酮,并对纯化后的总黄酮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通过考察影响树脂静态和动态吸附与洗脱的主要因素,确定猪毛菜总黄酮分离纯化优化工艺条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AB-8树脂分离纯化效果较好,并且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动态吸附和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25 g/L、p H=4.5、上样流速2 m L/min、上样量2.5 BV(BV指树脂柱内装载树脂的体积)、洗脱剂为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1.0 m L/min,洗脱剂用量4 BV。所得洗脱液中黄酮质量分数从纯化前10.20%增加到纯化后51.89%,回收率为84.43%。体外实验表明,纯化后的黄酮可以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并有较好的还原力。纯化后的黄酮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萃取山楂核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山楂核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以山楂核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山楂核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萃取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用正交设计实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时间、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总黄酮的影响;并用大孔树脂对总黄酮提取物进行纯化,考察了乙醇浓度、体积和流速对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的影响。结果发现,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为1.0mL·g-1、萃取温度50℃、压力20 MPa和时间2h,总黄酮得率可达2.827%。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70%乙醇、体积为60mL、流速1.5mL·min-1,总黄酮得率可达5.32%。该提取方法和纯化条件简单易操作,可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脂肪因子抵抗素、瘦素、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的变化。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和普通饲料4周。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合肝脏病理切片确定NAFLD模型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脂肪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TG、TC、ALT、AST的相关性。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TG、TC、ALT和AST水平明显增加(P0.05~0.01),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模型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瘦素与TG、TC呈正相关,抵抗素与TG、TC、AST、ALT呈正相关,脂联素与TG、TC、AST、ALT呈负相关。抵抗素、瘦素和脂联素可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谷胱甘肽体内体外的抗过敏活性进行研究。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实验、致敏豚鼠离体回肠肌过敏性收缩实验研究谷胱甘肽体外抗过敏作用;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和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测定谷胱甘肽的体内抗过敏活性。谷胱甘肽的浓度达5mg·mL~(-1)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可达到70.83%,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肌过敏性收缩的抑制率达92.36%,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致敏组大鼠相比,高剂量的谷胱甘肽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蓝斑面积显著减小,迟发型超敏反应的鼠足垫体积显著减小,与扑尔敏的抗过敏效用相似。谷胱甘肽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猪毛菜泡腾片的制备工艺。采用酸碱分开湿法制粒,以泡腾片崩解时限、p H、发泡量及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产品配方,并考察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泡腾片的最佳配方为:猪毛菜提取物添加量12.5%,泡腾剂添加量45%,其中酒石酸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2.5,阿斯巴甜添加量1.5%。最优工艺所得泡腾片呈弱酸性,可迅速崩解,总黄酮含量为10.3±0.2 mg/g。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制得片剂符合泡腾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回流提取山楂核总酚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降脂活性。实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与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山楂核总酚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对山楂核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并研究山楂核提取物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结果发现,山楂核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回流时间2.5 h,液料比22 mL·g~(-1),提取温度86℃,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山楂核总酚酸提取率为4.83 mg·g~(-1)。山楂核提取物在体外有良好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山楂核总酚酸的提取,获得的总酚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疲劳组、GSH治疗组和西洋参对照组。在GSH治疗组和西洋参对照组中,每天运动前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GSH(0.2、0.4、0.8?g/kg?mb)和西洋参(0.6?g/kg?mb),其余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和训练持续10?d。在最后1?d力竭游泳实验后立即处死小鼠,并测定生化指标;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与运动疲劳组相比,GSH和西洋参均显著延长了小鼠运动时间(P<0.05);此外,GSH处理组小鼠血清中的血乳酸质量浓度、乳酸脱氢酶活力、肌酸磷酸激酶活力、尿素氮浓度以及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中的肝糖原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在中枢疲劳实验中,GSH可以显著增加多巴胺质量浓度(P<0.05),降低下丘脑中的5-羟色胺质量浓度并下调PVN中c-fos免疫阳性细胞的过度表达。高剂量GSH的抗疲劳效果与西洋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GSH通过外周和中枢机制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可作为一种新的缓解运动性疲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对羌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美白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物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省时经济的原则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羌活挥发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考察其美白活性,并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通过试验确定羌活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CO2气体流量28 L·h-1。该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8.91%。羌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36 g/m L,抑制类型为混合型。超临界萃取法可用于羌活挥发油的提取,提取率高,获得的羌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