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DMA55型精密密度和DMA512型高压外测量池,测定了乙醇-乙酸乙酯体系在温度范围内228.15K至318.15K和压力从常压至19.5MPa下的液体密度。应用三重随机局部组成密度模型,预测了该体系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密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溶剂萃取法从甲基萘油中萃取吲哚.主要研究了不同溶剂、溶剂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级数对BO3和DMNO的吲哚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甲基萘油均采用正庚烷-三甘醇作萃取剂效果较好,BO3:三甘醇:正庚烷=1:1:2、DMNO:三甘醇:正庚烷=2:1:2为佳,萃取温度为30~40℃时较好,萃取理论级数取N=10比较适合,但萃取时间对BO3、DMNO的吲哚萃取率的影响较小.在对常规的双溶剂萃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吲哚加盐萃取方法.结果表明,在吲哚萃取过程中加入NaSCN和CH3COOK,不但能降低非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提高吲哚的萃取选择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吲哚的萃取率.  相似文献   
3.
使用DMA55型精密密度计和DMA512型高压外测量池,测定了丙酮-环己烷体系在温度范围为288.15K至318.15K和压力从常压至19.51MPa下的液体密度,建立了一个新的液体混合物密度模型,推算了该体系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混合物密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c)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Bis),用水溶液法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是,Ac:Amps(摩尔比)为90 ̄95:10 ̄5,Bis用量为Ac质量的0.05% ̄0.09%,Ac的中和度为70% ̄100%,单体质量分率为30% ̄4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络合吸收法分离回收乙烯的络合吸收剂的配制方法,采用滴定分析法分析络合吸收剂的组成,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四氯化亚铜铝双金属盐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测出不同组成的络合吸收剂的密度,并提出络合吸收剂组成和密度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使用DMA55型精密密度计和DMA512型高压外测量池,测定了环己烷-乙酸乙酯体系在温度288.15—318.15K,压力从常压—19.5MPa下的液体密度。应用三重随机局部组成密度模型,预测了该体系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密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络合吸收法分离回收乙烯的络合吸收剂的配制方法,采用滴定分析法分析络合吸收剂的组成,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四氯化亚铜铝双金属盐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测出不同组成的络合吸收剂的密度,并提出络合吸收剂组成和密度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硫茚萃取精馏分离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硫茚的萃取精馏,并通过了实验的校核。然后,通过对相同操作条件下不同萃取剂的硫茚萃取精馏模拟,预测了不同萃取剂在实际萃取精馏中的分离效果,选取了合适的高选择性的萃取剂,得到了少量实验的验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煤焦油分离提纯蒽和咔唑工艺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剂结晶-精馏法是目前从煤焦油中分离提纯蒽和咔唑的比较先进成熟的已工业化工艺,其杂质的脱除主要在溶剂结晶部分,操作步骤多,但杂质分离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最终影响产品纯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结晶物中高杂质母液的滞留是该工艺杂质分离效果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溶剂结晶结合抽滤-精馏法新工艺,给结晶箱组合气液分离器,实现结晶同步抽滤功能,降低结晶物的母液滞留量,可提高分离效果,减少溶剂循环量,提高产品纯度和回收率,降低装置能耗,增加产能,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电解质溶液非理想性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仁远  时钧 《化工学报》1997,48(2):143-151
提出一个新的电解质溶液理论,从粒子相互作用的能量效应和溶液微观结构的熵效应两个方面解释电解质溶液的非理想性行为,并建立一个新的电解质溶液原始模型。新模型考虑了溶液微观结构的熵效应,显著提高了对各种电解质溶液的非理想性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