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高效混凝沉淀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洁  刁伟明 《辽宁化工》2010,39(7):714-715,742
介绍了高效混凝沉淀技术工艺,并将其应用于煤化工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工程实践证明,与传统澄清工艺相比,利用高效混凝沉淀技术对煤化工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在占地、出水浊度、上升流速以及滤池反冲时间上均有较大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程序设计的动员设计构想法和精彩演示法引发学生的兴趣,用引导尝试法、具体实践法树立和坚定学生的信心。把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完整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程序设计的动员设计构想法和精彩演示法引发学生的兴趣,用引导尝试法、具体实践法树立和坚定学生的信心。把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完整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高温环境下,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SHCC)微结构发生破坏,进而导致其力学与抗渗性能及微结构的劣化。对比研究20℃(常温)、105℃、200℃、400℃、600℃及800℃高温作用后,不同纤维掺量的SHCC试件力学与吸水性能的演化规律,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等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材料宏观性能劣化机制。结果表明:当受热温度由20℃升高至105℃时,试件的动弹性模量有所下降,但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有所提高。当受热温度升至200℃时,SHCC抗压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变化不大,但受热温度高于400℃后,二者均迅速下降;受热温度由105℃升至200℃时,SHCC试件抗折强度显著降低;高于400℃后,抗折强度进一步劣化。纤维掺量对高温作用后的SHCC试件残余力学性能没有明显规律性的影响。另外发现,当受热温度低于200℃时,SHCC毛细吸水性能较差,具有一定的抗毛细入渗性能;400℃以上时,高温损伤能够显著促进SHCC试件的毛细吸水速度和吸水量。低于200℃时,较高纤维掺量的SHCC试件初始毛细吸水系数增加更为迅速,毛细吸水...  相似文献   
5.
通过称重法研究了引气剂掺量对冻融循环前后砂浆毛细吸水规律的影响,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角度讨论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前,砂浆的毛细吸水性系数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气孔切断了毛细孔的连通性,导致水分传输通道更为曲折;在冻融循环作用后,砂浆试件的吸水曲线均呈现双线性特征;冻融损伤裂纹可以快速吸水并向毛细孔和气孔中传导水分,导致砂浆试件的前期吸水加速,该现象在低引气剂掺量砂浆中更为显著;随着裂纹充水度的提高,砂浆试件的后续吸水主要通过毛细孔及气孔进行,吸水速度下降;砂浆冻融循环前后的毛细吸水性系数与毛细孔体积占比均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收集的77张早、中期皮肤蕈样肉芽肿全扫描切片,构建了多分支压缩和激励网络模型,实现了皮肤蕈样肉芽肿的淋巴样细胞与上皮细胞的分类。模型分为编码和解码2个阶段,编码阶段对应一个分支;解码阶段有3个分支,对应一个主任务和2个辅助任务。主任务分支输出细胞分类的结果,辅助分支I输出细胞与背景,辅助分支II输出水平垂直边界图谱。在训练阶段,从切片中选取576张图像块,由专业病理科医生进行标记,其中将464张图像块用于训练,将112张图像块用于验证,最后在全扫描切片上进行测试。模型的细胞分割准确率为0.943,F1值为0.728,细胞的分类平均准确率为0.94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实现皮肤蕈样肉芽肿淋巴样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识别与分类,为皮肤蕈样肉芽肿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