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油田在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采油污水,经处理回注地层是采出水的最优出路。文章首先分析了油田采出水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了传统与新兴的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并对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下一阶段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油田采出水结垢及配伍性实验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普遍采用的是注水开发工艺、多层位混合开采和多层位混合输送的处理工艺。若注入水和地层水之间不配伍或者不同层位采出水之间配伍性差,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油田结垢。结垢不仅造成储层堵塞,会给储层带来伤害,也会给设备和集输管道带来不同程度的腐蚀,降低设备的传热速率和堵塞管道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采出水中垢的结垢成因、结垢危害、结垢趋势预测以及防垢技术,并以此作为配伍性实验理论研究的基础,对混采混输及回注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污混注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油田注水开发工艺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但是会引起结垢方面的一些问题。为了防止清污混注的结垢问题可能对地层、管线和设备造成的伤害,需要对清水和地层水(长7)进行配伍性实验研究。实验采用静态模拟法来研究混合水的配伍性,通过对水质离子含量分析、结垢量、失SO2-4量、失Ca2+量和垢型的分析,对清水和地层水(长7)的混合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出水(长7)与清水混合后形成的主要结垢类型为硫酸钡和硫酸锶。清水与地层水(长7)的混合体积比为2∶8时,混合水的失SO2-4量与结垢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7.4 mg/L和290.5 mg/L,达到地面结垢最大化,可以一次性除去成垢离子。絮凝处理后的混合水与地层水(长7)的混合体积比为7∶3时,混合水的失SO2-4量与结垢量达到最低,分别为1.89 mg/L和1.00 mg/L,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可以进行回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