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在冷凝换热器前耦合喷雾的方式,将雾化团聚和水汽相变团聚结合以提高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用于湿式除尘器后近饱和高湿烟气的深度处理。通过开展实验室试验和某金属冶炼厂烟气旁路试验,考察了该技术对颗粒物的脱除特性。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喷雾耦合降温能够显著增强旋风分离器对颗粒物的脱除,比单独喷雾或降温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提高喷雾量和换热器温降,细颗粒物脱除效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在温降6℃、喷雾量0.046 L/m3时达到最优脱除效果。烟气温度越高,湿度越接近饱和,细颗粒物脱除效率越高。工业烟气旁路试验表明,该系统适用于湿式除尘后的近饱和高湿烟气,且对波动工况的适应性强,当入口颗粒物浓度不超过2000 mg/m3时,出口颗粒物浓度可保持在20 mg/m3以内,平均脱除效率超过99.2%。  相似文献   
2.
李欣怡  潘丹萍  胡斌  程滕  杨林军 《化工进展》2018,37(12):4887-4896
SO3排放导致的烟羽浊度增大、蓝烟/黄烟现象及其排入大气环境后转化为二次气溶胶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燃煤电厂SO3的排放主要由煤燃烧以及SCR烟气脱硝中SO2氧化形成,随着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设施的推广应用及高硫煤使用量的增多,控制燃煤SO3排放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综述了燃煤烟气SO3在SCR脱硝过程、低低温电除尘、湿法烟气脱硫以及湿式电除尘中的生成、迁移转化及脱除特性。同时介绍了两类控制燃煤烟气系统中SO3的技术,一是利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设备的协同作用;二是喷射碱性吸收剂吸收SO3,综合比较了各类碱性吸收剂以及不同喷射位置,提出一种将喷碱性吸收剂与脱硫废水烟道蒸发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最后指出探究烟气系统中SO3迁移转化特性以及碱性吸附剂脱除SO3的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是未来燃煤烟气SO3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NH_4HSO_4生成是造成空预器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生成特性与逃逸氨及烟气中SO_3浓度有着直接关联。研究利用空预器模拟试验平台,探讨了NH_4HSO_4形成温度及其与烟气中NH_3、SO_3浓度的关系,并对空预器出口颗粒物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NH_4HSO_4形成温度在235~260℃,并与NH_3、SO_3浓度乘积的对数值呈正相关函数关系。因NH_4HSO_4生成而产生的颗粒物主要为粒径小于0.2μm的亚微米级颗粒。由于空预器中的逃逸氨浓度通常低于SO_3的浓度,因此空预器出口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与NH_3浓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提高NH_3浓度会明显增加NH_4HSO_4的生成量,使空预器出口处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升高,相比之下,增加SO_3浓度对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较小,但会使颗粒物粒径出现小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