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8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玮  朱孟钦  罗美芳  李春忠 《稀土》2002,23(5):32-34
将氧化钇粉体在水性介质进行不同时间的球磨解聚 ,分别测定了粉体粒径、比表面积、ξ-电位以及体系p H值 ,得知球磨 6小时后可获得最佳的解聚效果 ,时间过长会导致二次团聚的发生。采用反聚集强度参数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三乙醇胺作用下利用SnCl4和SbCl3共沉淀合成了SnO2:Sb纳米粒子,通过球磨分散得到了纳米SnO2:Sb网络结构的悬浮体系,该悬浮体系形成的玻璃质导电薄膜表面电阻达到107Ω。三乙醇胺提高了SnO2:Sb前驱体胶粒间静电斥力,增大了胶粒分散程度,促进了SnO2:Sb立体网络结构的形成。采用TEM、Zeta电位和XPS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乙醇胺与SnO2:Sb前驱体颗粒的相互作用,解释了SnO2:Sb导电网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二氧化钛(PVC/TiO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TiO2粒子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并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粒径一定的条件下,TiO2粒子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表面改性方法密切相关;经过钛酸四丁酯偶联剂[Ti(OBu)4]、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的TiO2粒子能有效提高粒子在塑料中的分散性及冲击强度,当PMMA改性的TiO2粒子添加量为2.5份时,冲击强度提高超过100 %;而经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改性的粒子团聚严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抗紫外纳米ZnO粉体的表面改性与脂肪酸改性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叙述了无机纳米 Zn O抗紫外剂的优良性能 ,纳米 Zn O的表面改性。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所改性的粉体性质进行了性能测试 ,并初步探讨了脂肪酸对纳米 Zn O的改性机理。所制的纳米 Zn O粒度均匀 ,分散性好 ,紫外吸收能力可与进口的纳米 Zn O粉体相媲美。适用于化妆品、涂料、塑料和橡胶等的抗紫外线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大中型机械加工企业中 ,对某些需要检测的零件尺寸 ,使用通用量具测量很不方便 ,甚至根本无法测量 ,必须设计专用量检具。但不少企业对专用量检具的管理不太重视 ,有的量具既不开合格证 ,又没有列入周期检定 ,往往使用一段时间后 ,已经不合格了却继续用于测量 ,影响产品  相似文献   
6.
强制混合共沉淀法制备纳米MnxFe1-xO4粒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强制混合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MnxFe1-xO4粒子. 磁性能测试显示,随着Mn含量的增加,产物粒子比饱和磁化强度开始略有下降,而后增加. 这与粒子粒径的变化趋势一致. TEM照片显示MnFe2O4的粒径大于Fe3O4的粒径. Rietveld结构精修显示MnFe2O4样品的阳离子分布为Mn0.3Fe0.7[Mn0.7Fe1.3]O4. MnFe2O4样品比Fe3O4样品的氧参数u和A位间隙都大. 其平均晶粒大小和微应变也比Fe3O4样品的大. 这可能与Mn2+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大、占位分布处于亚稳态有关. 氧化过程的热分析显示MnFe2O4样品氧化增重的温度高于Fe3O4样品. DTG对应的最大增重温度分别为243.7和358.1℃,表明其抗氧化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型立式流化床,考察了气相法制备的纳米SiO2颗粒的流态化行为,研究了不同进料量下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得到了纳米SiO2体系的膨胀和塌落曲线. 利用多釜串联模型,研究了卧式流化床内挡板数目、物料流量等因素对纳米SiO2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分布方差的影响. 结果表明,等间距设置2块挡板时,物料流动已明显偏向平推流,多釜串联模型参数N接近4.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型卧式流化床结构参数,脱酸后产品SiO2颗粒的pH值可达4.0以上,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制备工艺对ATO超细粉体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超细透明导电粉体,探讨了制备过程化学反应机理,并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煅烧温度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另外,用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三种不同方法对粉体粒度作了比较表征。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标施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标是通过钻探方法分别埋设在地下不同深度土层中的特殊监测点,标点直通地表,随土层的压缩、膨胀而升降变化,由此监测地面的总沉降量或总回弹量。通过温州市地面沉降监测标组的施工实践,探讨了确保分层标质量的关键工序和控制措施,并对标底装置作了技术改进。分层标的建设可为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壳型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并对复合微球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比较PS,SiO2和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数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的增大(10-40nm),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中心粒子热分解的活化能增大.复合微球的热分解机理符合三维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