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提高单质硅生产硅溶胶硅粉转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化由单质硅制备硅溶胶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原料硅的组成对硅粉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选择硅含量≥98%,碳、氧、氮等元素含量≤0.5%的工业等外硅粉,常压,反应温度95℃,回流反应5 h,原料质量比为mH2O∶mS i∶mNaOH=100∶16.6∶0.63时,硅粉转化率最高,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种铝溶胶的快速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季晓玲  翟丽莉  王珍 《应用化工》2009,38(8):1238-1240
在铝溶胶制备时加入表面活性剂A,异丙醇铝(AIP)在85℃时迅速水解,抽滤,得到白色勃姆石沉淀,加入适量硝酸,胶解,即可得贮存期至少6个月的透明铝溶胶,其中水解和胶解过程分别只要0.5 h;讨论了水与醇盐摩尔比、硝酸的浓度和用量对体系pH值和铝溶胶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与醇盐摩尔比越高,制得的铝溶胶的粒径越小;加等量硝酸时,酸浓度对铝溶胶的粒径无影响(除了浓硝酸外),且随着硝酸加入量的增加,铝溶胶粒径减小,pH值及粘度逐渐降低,贮存稳定期变长。  相似文献   
3.
酱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发酵调味品。它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丰富。传统酱油的发酵工艺是靠自然界中的曲霉、酵母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淀粉原料分解,转化成糖、醇、酯、色素和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构成酱油所特有的色、香、味、体。当前我国酱油酿造大多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也有部分固态无盐发酵,均属速酿法。由于采用单一菌种制曲,并在高温条件下的短周期分解,促使酱醅成熟,不能保证产酯生香的发酵条件,所以产品存在着风味差、质量低的缺点。甚至还带有特殊的高温臭、焦糊昧等。近年来,为了提高酱油的质量和改善酱油的风味,酿造科技工作者提出过种种设想,并  相似文献   
4.
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普通碱性钠型硅溶胶中钠离子含量,研究了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用已知钠离子浓度的硅溶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较佳前处理方法是si0:、氢氟酸和消解液按1:6:0.5的量之比混合,常温反应15 min;再稀释200~600倍,然后采用火焰光度计进行测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5.
将浓氨水加入冰浴冷却的过饱和硝酸钇溶液中,会迅速生成透明溶胶,将此溶胶置于电渗析仪中以除去杂质离子,再超声后即得稳定透明的钇溶胶;经测胶粒大小为2nm,可稳定存在至少12个月,并用XRF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对钇溶胶的其它性能指标也做了相应测试.  相似文献   
6.
季晓玲  翟丽莉  章浩龙  鲍慧 《辽宁化工》2009,38(9):611-612,616
以硅溶胶为原料,在胶体保护剂作用下,采用反萃取剂使硅溶胶胶粒形成水凝胶,水凝胶经过沉降或过滤被分离后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白色的二氧化硅粉末,将其置于马福炉中高温煅烧,既得到纯净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成品.同时对影响纳米二氧化硅粉粒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并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硅溶胶熔模铸造型壳形成过程分析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从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角度剖析了硅溶胶熔模铸造型壳形成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将其分成4个阶段:溶胶-凝胶转变阶段、体积收缩干燥阶段、骨架老化阶段、表干干燥阶段;接着运用此模型分析了硅溶胶型壳与硅酸乙酯型壳、FSⅠ与FSⅢ型快干硅溶胶型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