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设计理论和生产实践分析了紧度在毛织物设计中的应用。紧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织物的风格和实物质量,而风格和实物质量也正是织物最直观最外在的反映。从来样设计和开发设计分析紧度K值,设计出既达到织物所要求的质量,又能利于生产的紧度。  相似文献   
2.
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语篇的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连贯在英译汉过程中的应用和体现。通过英汉两种语篇的对照,揭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如何在其汉译语篇中实现的,使得译文语篇也具有同样的连贯特征。  相似文献   
3.
连贯与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一些语篇的逻辑衔接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来写好作文,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重点转移到语篇层面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连贯衔接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温处理炉使用环境气氛,采用针刺无纬布、网胎交替叠层的预制体,优化组合预制体中结构单元,经气相、液相相结合的致密方法增密后,经高于使用温度高温处理制得炭/炭复合材料吊具,并进行了力学、热学性能检测和微观形貌分析。经校核所研制炭/炭复合材料吊具达到负载2吨能力(安全系数2),可与产品一起经历1400℃—2600℃高温处理过程,解决目前高温处理无随炉吊装工具的问题,实现在炉外装出产品整体吊装操作。  相似文献   
5.
连贯与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一些语篇的逻辑衔接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来写好作文,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重点转移到语篇层面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连贯衔接能力.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双层灯芯绒产品的开发,对织造加工中的整经、浆纱、穿筘和织造主要工艺参数、质量和技术关键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7.
三维机织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设计并用炭纤维织造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三维预制体,即三维角联锁结构(JLS)和三向正交结构(SZJ),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致密和液相树脂浸渍/炭化的增密工艺,制备出C/C复合材料,测试并对比分析了拉伸性能和冲剪性能.结果表明: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决定拉伸断裂破坏模式.三向正交结构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好于三维角联锁结构的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三维机织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碳纤维织造了三维角联锁和三向正交2种不同三维机织物,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使其致密,再采用液相树脂浸渍/碳化的补充增密技术,制备出粗糙层结构热解碳和树脂碳双元基体C/C复合材料;对该C/C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三维机织物增强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面以及磨屑形貌进行观察,对其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角联锁C/C复合材料比三向正交C/C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低(分别为0.40和0.48),二者的摩擦性能均稳定,后者比前者磨损量小,说明Z向纤维束有利于提高摩擦因数并降低磨损量.  相似文献   
9.
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语篇的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连贯在英译汉过程中的应用和体现.通过英汉两种语篇的对照,揭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如何在其汉译语篇中实现的,使得译文语篇也具有同样的连贯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种炭/炭复合材料液相致密用高效、安全的浸渍剂.一种为混合树脂体系,即氨酚醛树脂与树脂B混合且不添加其他任何固化剂;一种为利用新型固化剂C取代磷酸作为糠酮树脂的固化剂.结果表明,混合树脂与纯氨酚醛树脂浸渍剂相比较,其残炭率提高约10%;当混合树脂体系中树脂B的质量分数为30%~50%时,具有较好的残炭率;新型固化剂C作为糠酮树脂固化剂时,其残炭率与磷酸作为固化剂时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取代磷酸作为糠酮树脂固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