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epithelial cells,hAECs)旁分泌情况及其在糖尿病皮肤损伤大鼠模型中皮肤愈合及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hAECs表型进行分析;ELISA方法检测hAECs培养上清中旁分泌因子含量;划痕试验检测hAECs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划痕的愈合作用,确定旁分泌作用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对糖尿病大鼠进行皮肤损伤造模,检测经h AECs治疗后,皮肤中CD34表达及Cyclin D1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 hAECs表面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73、CD105及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SSEA4,低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及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45、CD34、HLA-DR;可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72 h时表达量显著高于24和48 h及培养基对照组(P 0. 05);HUVECs划痕后24和48 h,两种浓度条件培养基组对细胞的愈合作用均较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两种浓度条件培养基组细胞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AECs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皮肤中CD34表达及Cyclin D1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同取材时间条件下的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AECs可大量分泌VEGF,并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体外HUVECs迁移、增殖及糖尿病大鼠皮肤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次贴壁法获得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体外安全性及其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为临床T1D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次贴壁法从人脐带中进行多能干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建立主细胞库(master cell bank,MCB)和工作细胞库(working cell bank,WCB),对干细胞的免疫表型、体外致瘤性、核型、端粒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体外安全性;通过干细胞体内移植试验初步分析其对T1D大鼠葡萄糖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以1根20 cm脐带作为材料,经二次贴壁分离扩增后,建立MCB共250管(P3代)、WCB共250管(P5代),每管均4×10~6个hUCMSCs。MCB和WCB细胞均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CD14、CD79a和HLA-DR;染色体稳定、无体外致瘤性。将WCB细胞取出复苏扩增1代后移植T1D大鼠,6周内,大鼠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显著下降(P0.05),且体重下降缓慢(P0.05);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大鼠胰岛组织形态明显恢复,肝脏合成葡萄糖转运蛋白能力提高。结论采用二次贴壁法获得的hUCMSCs所建立的MCB和WCB细胞生物特性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初步移植结果预示,T1D大鼠GLUT蛋白表达提高可能与hUCMSCs改善肝脏糖原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