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预测声腔内部噪声,基于能量有限元方法(EFEA)建立了声腔-平板-声腔的EFEA耦合模型,对声腔内部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声腔-平板-声腔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将EFEA模型的预测结果与SEA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声腔-前风挡玻璃-声腔的EFEA耦合模型和SEA耦合模型,分别对EFEA和SEA模型的外侧声腔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FEA预测结果与SEA预测结果以及试验结果均吻合良好,充分显示了本文所建立的声腔-前风挡玻璃-声腔EFEA模型对声腔内部噪声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Matlab/Stateflow建立了多轴重型汽车气动ABS控制器模型,采用逻辑门限值算法建立ABS控制系统在高、低附着系数路面和对开路面上的控制策略,同时采用预测控制技术给出了相应的控制逻辑。结合重型汽车整车刚弹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对重型汽车气动ABS系统的制动性能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并把联合仿真结果与实车ABS性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气动ABS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场声全息和声场空间变换方法对轿车车外噪声进行了预测。阐述了声场空间变换的基本原理,构建了近场声全息测量系统,并对声全息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了校准。在试验工况为2档、55km/h匀速行驶条件下,在消声室内转鼓试验台上对轿车左右两侧近场声全息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声场空间变换的基本理论,编制了声场空间变换的计算程序,对被试轿车左右两侧变换面的声场进行了重建。根据车外噪声测试标准GB1495—2002中的测量位置对车外噪声进行了预测,并与车外噪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左右两侧误差均在1.0dB(A)以内,而相对误差均小于5%,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轮定位仪检测车轮定位参数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检定装置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检定设备.解决了对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前束、车轮外倾、主销后倾及内倾的结果进行检定的问题,实现了四轮定位仪的全面正确检定.  相似文献   
5.
以8辆不同类型轿车的4种不同车速匀速行驶时采集到的32个车内噪声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抖动度4项心理声学客观参量作为输入,以主观评价团对车内噪声的舒适度打分作为输出,分别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车内噪声品质预测模型并对声品质进行预测。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表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相对预测误差为-7%~7%,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更准确地描述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舒适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较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法全面评价汽车悬架间隙试验台检测精度的现状,设计了试验台的检定装置,说明了检定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外层定位卡爪的设计原则,该装置对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及动力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汽车NVH,即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和声振粗糙度(Harshness)的缩写,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性能之一。NVH与车辆驾驶性和乘坐舒适性密切相关,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NVH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汽车  相似文献   
8.
结合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的研发过程,介绍了Solidworks平台零件建模、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的产品设计路线,应用Animator及Photoworks实现了装配体仿真动画的编辑和渲染,为工业产品虚拟设计与仿真工作的衔接提供了一种强大而方便的一体化工具。  相似文献   
9.
徐观  苏建  潘洪达  刘玉梅  苏丽俐 《振动与冲击》2007,26(8):131-132,135
通过Cosmosworks软件对四轮定位仪的检定平台进行仿真跌落测试。分析了该检定平台在水平及45°角,高度为0.4m跌落测试的应力图解、变形趋势及冲击关键点的应力时间曲线图,提出了相应的减震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减震后应力峰值由原来的4.5E 8MPa降低为8E 7MPa,且由于减震垫的弹性变形应力峰值产生的时间从200μs延迟到900μs。动态分析结果为设计高精度检验平台及其减震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不同附着系数的滑移层模拟不同附着系数路面的思想,提出了用输出扭矩可变的电磁滑差离合器来模拟不同附着系数路面的整车ABS台架检测方法及无级模拟汽车惯量的电模拟方法,设计了基于ABS检测台的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