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19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在武汉市被发现,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传播。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就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环节中如何有效防控该病毒提出几方面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处理工艺消毒环节、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以及重视后续污泥的处理处置,以期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重大传染疾病的防控及应对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纳米硫化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纳米硫化铁在环境中的应用报道,综述了纳米硫化铁的合成方法、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理以及溶液组分对材料本身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介绍了纳米硫化铁目前在环境中主要用于重金属离子去除(如镉、汞、铀、锝等)、氯代有机物的脱氯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等过程,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共)沉淀、还原、催化氧化。指出虽然纳米硫化铁在污染物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如溶液中共存的阴阳离子和腐植酸会对材料的团聚、腐蚀以及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和处理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纳米硫化铁材料自身性能研究尚未深入,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及实际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值得深入。  相似文献   
3.
钼污染水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但近年来钼污染频发,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环境中钼污染的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及吸附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及相关模型。人工湿地虽能将钼分离出水体,但含有钼的基质和功能植物存在污染转移等不可控风险;化学沉淀法对中低浓度污水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剩余污泥较难处理,不能被循环利用;离子交换法能有效将污钼分离出水体,并通过解吸实现树脂多次利用,但树脂适应性较差,对pH值等反应控制条件要求较高;传统材料为主的吸附法使用廉价材料富集污染物质,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最后指出钼污染处理的新型功能材料将向低成本和资源化的方向发展,铁基材料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