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达到2.94亿吨,占比约40%的有机部分需妥善处理。处理效率较高的干式厌氧发酵由于高有机负荷,容易出现酸化和氨氮抑制问题,在中试及以上规模的发酵中更加明显。农村有机生活垃圾与牛粪进行1m3规模的干式厌氧共发酵,卧式厌氧发酵罐内总固体含量为19.94%,对其沼气产量、甲烷含量、甲烷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氮浓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未出现酸化和氨氮抑制,单位挥发性固体含量沼气产量达到1.253m3/kg,甲烷含量稳定在70%,甲烷产量达到了0.815m3/kg,远高于已有报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此次干式厌氧发酵中试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良好,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发酵全程大于80%,Firmicutes全程高于77%,分别为古菌和细菌的绝对优势菌群,发酵系统具有良好的微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2.
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适当降低Si含量的同时提高Mn含量,并添加微量Sb,研究了Mn、Sb元素对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Si含量后,随Mn含量增加,热轧板再结晶比例增加,成品表面质量改善,P15/50和B50降低;微量Sb在改善织构的同时也会细化晶粒,导致P15/50和B50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次冷轧工艺常化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次冷轧法工艺时,对热轧板进行常化能改善硅钢薄带的磁性能。当常化温度低于中间退火温度时,常化对改善铁损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提高磁感有一定作用;当常化温度高时,常化可以显著改善磁性能,特别是当中间退火温度较低时,提高常化温度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由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晶粒大小、晶体织构、夹杂物含量及分布、内应力、钢板表面状态以及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低铁损、高磁感的机理。钢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实际生产工艺控制,分析了炼钢、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演变和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建伟  张文康  苗晓 《钢铁》2012,47(11):69-72
 研究二次冷轧压下率对于硅的质量分数为3.0%的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第二次冷轧压下率从0变化至16.7%时,铁损逐渐增加,磁感逐渐降低。当第二次冷轧压下率大于16.7%时,随压下率的增加,铁损逐渐减小,磁感逐渐增加。当第二次冷轧压下率大于38%时,二次冷轧法所能获得的磁性能明显优于一次冷轧法。  相似文献   
6.
林媛  苗晓 《特殊钢》2014,35(3):65-67
冷轧无取向硅钢(/%:0.003C,2.35Si,0.22Mn,0.011P,0.002S,0.36Al,0.003 0N)经890℃或940℃3 min常化的2.3 mm热轧板冷轧成0.35 mm薄板。研究了常化温度和800~920℃3 min退火对该钢高频(400Hz)磁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30~920℃退火时高频铁损P10/400值最低,随退火温度增加,晶粒尺寸增大,钢的抗拉强度降低;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常化温度940℃,退火温度830℃,其抗拉强度Rm、高频铁损P10/400和磁感应强度J50分别为565 MPa,21.5 W/kg和1.69 T。  相似文献   
7.
试验2.3Si无取向硅钢(/%:0.003C,2.30Si,0.16Mn,≤0.020P,≤0.005S,0.54Al)冷轧板由常化和未常化的2.5 mm热轧板冷轧至0.6 mm(压下率76%),经750~950℃ 2.5 min中间退火后再冷轧至0.5 mm(压下率16.7%),成品板经890℃+960℃ 2.5 min退火。研究了中间退火温度对该钢晶粒尺寸、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中间退火温度的升高,二次冷轧前晶粒和成品晶粒增大,成品中不利织构组分{111}和{112}减弱,磁性能得到改善。热轧板经过常化时的磁性能明显好于未经常化时的磁性能,但中间退火温度较高时常化对磁性能的有利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8.
董爱锋  苗晓  申毅  张文康 《特殊钢》2009,30(5):42-44
研究了成品板厚度(0.35~0.65 mm)对0.003%C-2.40%Si-0.32%Al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磁感和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厚度的减薄,成品中对磁性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加,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感降低。在化学成分和晶粒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铁损的主要因素是钢板厚度,钢板厚度从0.65 mm减薄至0.35 mm时,铁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晶体织构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在低温段。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对磁性能不利的织构组分减弱。在高温段,织构随退火温度变化正好与低温段相反。退火温度通过影响晶粒尺寸和晶体织构对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苗晓  张文康  王一德 《特殊钢》2011,32(6):56-59
通过实验室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和锻轧研究了0.26%~0.95%Al含量对0.5 mm 2.2%Si无取向硅钢冷轧板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6%~0.81%Al含量时,随钢中Al含量的增加,成品退火钢板的晶粒尺寸增加同时铁损减少;当Al含量大于0.81%时,随Al含量增加,钢板的晶粒尺寸减小,同时铁损增加。Al含量对硅钢板磁感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2.2%Si无取向硅钢的合适Al含量为0.48%~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