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活性炭去除镀镍漂洗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活性炭对电镀镍漂洗废水中有机物的最佳吸附时间约为6小时;最佳pH值是7;在最佳条件下,活性炭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70%;活性炭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q=2.76·C0.469。  相似文献   
2.
涠洲12-1油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B平台新增7口调整井均采用三层套管井身结构.针对地层情况确定了一整套适应三个井段的要求的钻井液体系,即17-1/2”井眼使用新型海水聚合物钻井液,12-1/4”井眼使用新型PDF-MOM油基钻井液,8-1/2”井眼定向井使用PDF-PLUS/KCL钻井液、水平井使用无固相有机盐钻井液.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钻井液体系取得了7口调整井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作业效率较前期提高了40%以上,达到了优快钻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莫天明  李平  马晓鸥  姜少华 《广东化工》2010,37(1):68-69,77
文章综述了浆态床鼓泡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浆态床鼓泡反应器中流型、相含率、气泡动力学等流体力学特性以及操作条件对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对浆态床鼓泡反应器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难度大,结合北部湾地区钻探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影响水基钻井液重复利用因素的分析,对废弃钻井液的粒度分析和性能检测制定了一套成熟的固相控制技术。通过检测废弃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粒径分布,优化固控设备的搭配和参数配置(尤其是振动筛筛布选择),选择离心机分离能力、布局和台数等,从而提高固相控制效率,达到有效净化废弃钻井液的目的;制定了一套合适的废弃钻井液处理方式:先检测回收的废弃钻井液性能,然后通过固控设备来净化废弃钻井液,合理配制新浆量进行稀释处理废弃钻井液,使钻井液性能满足下一口井或井段的开钻要求,节省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北部湾水基钻井液固相控制与重复利用技术在北部湾地区29口开发井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某钢筋混凝土六层框架结构住宅楼的底层角柱受到重型卡车的猛烈撞击,损毁严重。由于结构的整体作用,上部结构暂时没有损坏。在迅速设置了临时支撑后,我们在柱两侧增设钢柱,并应用后锚固技术制作转换节点,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增设的钢柱上。确认转换支承体系达到承载能力后,将损坏的柱拆除,并原样恢复。从开始制作转换结构到其达到承载能力,使房屋脱离危险状态,仅用14天时间,在此期间上部结构未产生任何裂缝。该方法可作为底层托换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南海西部浅层大位移井的井眼净化、井壁稳定和扭矩/摩阻等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浅层大位移井的水基钻井液配方,并对其抑制性、流变性、润滑性等进行了系统评价。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PDF-PLUS/KCl钻井液不仅具有优良的软泥岩抑制性,而且流变参数合理、润滑性好,能够满足该地区钻浅层大位移井钻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陵水13-2-1井(LS13-2-1)是位于南海西部海域的一口高温高压预探井,地层压力系数1.97,井底温度150℃,这是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所承钻的钻井液密度最高的一口高温高压井。在本井的311.1 mm井段及215.9 mm井段都使用了PDF-THERM钻井液体系,在密度高达1.98 s.g的情况下,流变性可控,从后续电测效果上看,该体系具有较好抑制性及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南海西部浅层大位移井的井眼净化、井壁稳定和扭矩/摩阻等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浅层大位移井的水基钻井液配方,并对其抑制性、流变性、润滑性等进行了系统评价。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PDF-PLUS/KCl钻井液不仅具有优良的软泥岩抑制性,而且流变参数合理、润滑性好,能够满足该地区钻浅层大位移井钻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浓缩镀镍漂洗水以及回收利用漂洗水中的镍和水资源,可以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文章主要介绍了纳滤膜、反渗透膜、集成膜处理电镀镍漂洗废水,并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将会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万科中心斜拉索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万科中心设计造型独特,采用斜拉索的结构形式,在首层形成了连续大空间.介绍拉索体系与施工方法,分析斜拉索的施工特点,详细描述斜拉索安装、工装系统的设计与组装、施工模拟分析、分级张拉和监测等技术要点与施工难点.实践证明,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全过程分析和监控,为斜拉索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实测结果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