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1.
以3-溴-5-氯水杨醛和间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席夫碱BCMP,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TG/DTG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BCMP在5、10、15、20 K/min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氧降解曲线。通过单扫描速率法和多重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最可几的机理函数,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分别模拟二氧化硅和钼掺杂二氧化硅对Cu(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Ⅱ)被吸附于该纳米材料的表面和原子间隙之中;模拟发现加入少量氧化钼于二氧化硅中不会显著改变对Cu(Ⅱ)的吸附能力。同时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其过程进行验证,并通过微量热技术佐证了二氧化硅及钼掺杂二氧化硅对水中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吸附过程的ΔH0,ΔS0,范德华力为吸附驱动力,分子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分别模拟二氧化硅和钼掺杂二氧化硅对Cu(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Ⅱ)被吸附于该纳米材料的表面和原子间隙之中;模拟发现加入少量氧化钼于二氧化硅中不会显著改变对Cu(Ⅱ)的吸附能力。同时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其过程进行验证,并通过微量热技术佐证了二氧化硅及钼掺杂二氧化硅对水中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吸附过程的ΔH<0,ΔS<0,范德华力为吸附驱动力,分子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蒲小华  吴艳波 《化学试剂》2021,43(4):441-446
运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的DMol3模块对小檗碱衍生物(即9-氧-二胺乙基小檗碱)分别与乙醛、苯甲醛和1-萘醛发生缩合反应所得产物的几何结构和性质(振动频率、反应活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Fukui指数、前线分子轨道和热力学性质。通过计算得到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量,预测了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同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3个模型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揭示两者作用机制。此研究为抗癌药物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