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MoO3/TiO2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脱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MoO3/TiO2、K2O-MoO3/TiO2、V2O5-MoO3/TiO2、Al2O3-MoO3/TiO2、K2O-V2O5-MoO3/TiO2系列纳米催化剂。借助TEM、XRD、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环己烷催化氧化脱氢成环己烯的反应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MoO3在载体TiO2呈单层和多层分布,单层分布时发生了Mo与O—Ti的键合作用,同时使TiO2表面水分子发生解离反应,活化时脱去—OH产生Mo6+和Mo—O-活性中心;多层分布时以Mo[FY=,1]O、Mo—O-活性物种为主。脱氢中心和供氧中心之间存在协同作用,K、Al、V均能影响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NaC l改性Ag/S iO2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对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Ag负载量、NaC l修饰量、焙烧温度、反应温度、n(苯乙烯)/n(O2)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和NaC l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10%和1%,Ag/S iO2催化剂在600℃下焙烧效果最好,在250℃,n(苯乙烯)/n(O2)为10,N2为平衡气,空速为3600 h-1的条件下反应,催化剂的性能最佳,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分别为35%和68%。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乳凝胶法制备的一系列不同MoO3质量分数(4%~16%)的MoO3/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确定催化剂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分析了MoO3在SiO2表面的阈值;运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Fourier转换红外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催化剂表层氧化钼与氧化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以环己烷催化脱氢制备环己烯为目标反应,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中,MoO3在SiO2上的单层分散阈值在12%~14%之间;同时,MoO3通过Mo-O-Si化学键而牢固结合在SiO2表面.经催化活性测试后发现:催化剂中MoO3含量在阈值水平附近时,其催化活性最优.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1,2-环氧环己烷工业用途以及常见的工业合成方法,论述了利用环己烷催化合成1,2-环氧环己烷可行性和优点,并展望了利用分子氧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烷制环氧环己烷的工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基础化学实验室进行深层次、大力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师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体系化,初步实现了实验设施现代化.我们还采取多种途径将实验室建设成果进行辐射,有效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_2复合载体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分别在γ Al2O3和ZRP 5分子筛上负载纳米TiO2制得复合载体,通过不同的方法在载体上负载纳米V2O5,运用XRD、TEM、I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在载体上分散良好,粒子颗粒均匀,粒径大小在25~35nm之间,TiO2在ZRP 5上粒径比在γ Al2O3小,且Ti Al、Ti Si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产生新的性能。V2O5粒径大小在8~9nm。  相似文献   
7.
以气态环己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丁二酸酐为目标反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TiO2-Al2O3为复合载体的系列纳米催化剂,借助DTA-TG、FT-IR、TEM和XRD等测试手段对载体及其催化剂进行表征, 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载体中TiO2基本上没有破坏γ-Al2O3的骨架结构,载体中的Al2O3和载体上V2O5的添加均能改变TiO2的晶型转型温度。AlO与Ti—O相互作用后形成Al—O…Ti—O。在晶型转变的同时,可以实现V5+向V4+的转变,添加P2O5后,可以改变V5+/V4+。晶格氧是实现目标反应的供氧中心,V5+和V4+是其脱氢中心,当两种活性中心匹配时,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反相微乳体系中各物质的最佳配比和非微乳环境下凝胶和微乳.凝胶形成的条件,合成了高度分散、形貌可控的氧化钼/二氧化硅(MoO3/SiO2)纳米复合氧化物,系统考察了反相微乳.凝胶体系(microemulsion-gel system,MGS)的后处理方式、陈化时间和水相含量.结果表明,MGS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在均一稳定的反相微乳体系中,MoO3/SiO2纳米复合氧化物前驱体能形成效果良好的复合凝胶.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纳米复合氧化物形貌的影响最大.不同陈化时间主要影响产物的收率(实际所得复合氧化物质量与理论应得复合氧化物质量的比),体系中水相质量分数为13.5%时,所制备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粒径在实验范围内最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