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管式炉中不同热解升温速率下制备了核桃壳生物焦,借助固定床反应器表征了生物焦的汞吸附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装置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分析了生物焦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获得了生物焦对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吸附时间内,随着定温制备条件中热解温度和变温制备条件中热解终温的升高,生物焦对汞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600℃、800℃、1 000℃和400℃;其中在定温制备条件下,当热解温度为600℃时,其累积汞吸附量达到最大,在300 min吸附时间内为2 942 ng/g;随着热解升温速率的升高,生物焦对汞的吸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当热解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生物焦对汞的吸附性能最好;同时在生物焦对汞的物理吸附过程中,3~5 nm的介孔起主要作用,累积孔体积越大,累积汞吸附量越大,越利于生物焦对汞的吸附;在热解终温为600℃时,随着热解升温速率的升高,生物焦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与汞吸附性能实验结果一致,说明生物焦表面官能团会影响生物焦对汞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负载金属离子的生物焦(WB)饱和簇模型,并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单质汞(Hg~0)在改性WB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可以稳定存在于WB表面;Hg~0吸附在改性WB表面时,与WB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且金属离子提升了WB对Hg~0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韩飞  贾里  乔晓磊  金燕  樊保国 《化工进展》2019,38(7):3319-3325
研究了激冷水合过程中镁渣晶体结构的变化,结合钙转化率研究了晶体结构对镁渣脱硫活性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了镁渣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β-C2S中的Ca2+配位不规则是其水合活性高于γ-C2S的原因。随着镁渣激冷温度升高,β-C2S增加,促进了具有发达孔隙结构的C-S-H生成,提高了物理吸附能力;晶粒细化程度增大,晶胞参数变化引起的晶格缺陷增多,增强了化学吸附能力。950℃激冷温度下镁渣脱硫活性最高,钙转化率达到24.6%。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乃至全国大量煤泥和城市污泥处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清洁燃烧技术是污泥-煤泥协同处理的优选方法。为探究污泥-煤泥混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研究了污泥和煤泥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和污染性气体产物(CH4、CO、CO2、NH3、HCN、NO、NO2、H2S、CH3SH、COS、SO2、CS2、SO3)的析出特性,同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污泥和煤泥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污泥和煤泥共燃烧过程中,存在很明显的交互作用。污泥和煤泥相互促进,提高了整体的反应性能,其中煤泥掺混20%时燃烧特性最优,表明污泥比例的增加不会对燃料整体的燃烧性能造成影响。污泥和煤泥的质均活化能Em分别为51.170 kJ/mol和78.538 kJ/m...  相似文献   
5.
贾里 《硅谷》2013,(11):122-122,1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350MHz频带范围内的集群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特性,重点就该网络中所使用到的区域覆盖技术、区域覆盖实现方式以及覆盖区域内所使用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贾里 《消费电子》2013,(8):105-105
本文分析了云计算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然后对局域网中的云计算技术应用在网络构建与关键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固定床程序升温汞脱附试验系统对所选高硫煤泥中汞排放特性进行在线监测,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泥热解和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试验所得热解和燃烧特性参数,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泥的热解和燃烧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非等温条件下,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热解过程在高温区发生,最大失重率提升,对应峰值温度偏移,产生热滞后,利于挥发分析出;在煤泥热解过程中少量氧气的参与,抑制挥发分的析出,在7% O2条件下综合热解特性参数值D最大。热解性能随CO2浓度升高而得到改善;煤泥燃烧性能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得到加强,其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呈现“U”型趋势分布;煤泥中无机汞化合物主要为HgCl2、α-HgS、HgSO4以及硅铝酸盐类结合汞,总汞释放主要范围对应200~600℃;煤泥中汞释放量随O2浓度增大,CO2气氛条件下,随着CO2浓度增加,总汞释放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微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对TiN电极薄膜电阻率、表面粗糙度以及厚度均匀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半导体工艺兼容的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上制备TiN薄膜。通过XRR、GIXRD、四探针测试仪和AFM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衬底偏压、工作气压和溅射电源对薄膜晶体结构和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直流电源进行溅射镀膜时,在-200 V的衬底偏压和0.3 Pa的工作气压下,得到了沿(200)晶面择优生长、表面粗糙度为0.7 nm、电阻率为38.7 μΩ·cm 的TiN薄膜。在该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直流和射频电源在4英寸单晶硅衬底上制备TiN薄膜。最终采用射频电源可获得高导电性、原子级平滑且厚度均匀分布的薄膜。分析发现:在使用射频电源的放电溅射过程中,高频交变电场使放电空间的电子在电极之间震荡,产生比直流放电更有效的碰撞电离,因此射频磁控溅射比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的薄膜更致密。  相似文献   
9.
通过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在铁基改性生物焦的基础上,引入金属锰(Mn)、铈(Ce)制得双金属改性铁基生物焦,并考察改性后生物焦的汞吸附性能.研究了改性生物焦的孔隙结构、元素价态及表面官能团,探究其改性吸附机理,并结合Arrhenius方程获得了改性生物焦的表观活化能.结果 表明:5 %Ce1%Mn-FeBC样品的汞吸附性能最佳,3h累积汞吸附量达11926 ng/g;Ce不仅直接参与汞吸附反应,还以提供晶格氧的方式与其他金属协同吸附单质汞;改性后生物焦含氧官能团丰富,汞吸附能力显著提高;汞在生物焦表面吸附控速步骤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燃煤电厂普遍对常规大气污染物烟尘、SO2和NOx实施超低排放的背景,综述了除尘设备、脱硫系统和脱硝设施对颗粒态汞、氧化态汞和元素态汞协同控制的技术特点和效果。同时比较分析了多种烟气脱汞技术,如氧化吸收法、吸附法和催化氧化法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优缺点。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燃煤电厂实施更为严格的汞排放标准后技术的选择和新型脱汞技术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