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6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了(Ba0.75Sr0.25)TiO3、Ba(Ti0.8Zr0.2)O3、(Ba0.75Sr0.25)(Ti0.8Zr0.2)O3陶瓷.XRD结果表明,Sr和Zr在BaTiO3的Ba位、Ti位、及Ba/Ti双位并入均具有高固溶性,且为没有超结构特征的单相钙钛矿结构.Sr/Zr的双位并入加快介电峰向低温的移动.Sr掺杂对Ba(Ti0.8Zr0.2)O3介电峰移动率的贡献为-1.5℃/mol%Sr.抛光技术对介电温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水抛光导致(Ba0.75Sr0.25)(Ti0.8Zr0.2)O3陶瓷颜色变暗,但晶体结构不变、介电峰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了锰掺杂及镨锰共掺杂钛酸钡陶瓷.1.0%锰在钛酸钡中的掺杂导致形成四方和六方钙钛矿混合结构;镨的进一步掺杂导致六方相消失,形成四方钙钛矿单相结构.同时研究了镨对锰掺杂钛酸钡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吉林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无机固体功能材料与金属表面科学与技术作为两个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为了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大学科"专业建设,着重探讨了有机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教学的融入对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特点,面向应用型的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分层次设计了具体的专业实验,建设了完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国产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低于室温的温度校正,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了(Ba1-xLax)Ti1-x/4O3(x=0.06)(BL6T)陶瓷样品.BL6T陶瓷的铁电相变点(TC)由升温的介电温谱和降温的拉曼光谱技术确定.结果表明:BL6T具有一级相变特征,符合变温XRD校正要求.但BL6T显示热弛豫效应,采用两种技术确定的相变点分别发生在-3和-6℃,两者显示较小的热弛豫(3℃).  相似文献   
6.
设计出了一种高低温温度控制样品室,温度控制范围-100~200℃,采用二极管和铂电阻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件,利用二极管的PN结温度特性对液氮液面进行标定,利用铂电阻对样品室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Mn掺杂及其价态变化可引起钛酸锶钡陶瓷有趣的结构相变,对低损耗陶瓷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在1 380℃/5 h烧结条件下制备了Mn掺杂(Ba0.75Sr0.25)TiO3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晶体结构,研究Mn掺杂对(Ba0.75Sr0.25)TiO3陶瓷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Mn掺杂量的增加,(Ba0.75Sr0.25)(Ti1-y Mn y)O3陶瓷发生四方相→四方-六方混合相→立方-六方混合相的结构相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S)技术调查了(Ba0.97-x La0.03Sr x)Ti0.9925O3(x=0.015-0.2)陶瓷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x≤0.1时,晶体维持在四方结构,当Sr含量增加到0.2时,晶体由四方相变为伪立方相.伴随着结构相变,Sr掺杂对(Ba0.97La0.03)Ti0.9925O3陶瓷的拉曼电荷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下,首次采用国产X射线衍射(XRD)仪及配套低温附件对BaTiO3陶瓷体进行XRD测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从30到130℃温度范围内,BaTiO3陶瓷体的晶体结构显示四方对称性;高于130℃,进入立方区域,BaTiO3陶瓷的单胞体积随温度线性增加.同国外的粉末数据比较,验证了国产XRD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气体水合物技术在水资源、环保、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都极具发展前景,而水合物因生成条件苛刻、诱导时间长、含气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机械搅拌、喷雾、鼓泡等动态强化技术因引入机械设备而使得系统的成本和能耗较高,相比而言,冰粉静态接触、加入表面油气储运活性剂、多孔介质环境、引入换热结构等静态强化措施不仅能缩短诱导时间,促进其快速生成,且能耗极大降低。简述了静态强化技术在水合物快速生成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各强化措施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在未来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的研究中,应综合使用多种强化措施以提高气体水合物生成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