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燚  刘敏  陈滢  辜清  汤伟 《化工学报》2014,65(6):2329-2334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相似文献   
2.
IC厌氧反应器在外循环状态下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IC厌氧反应器在启动初期的上升流速,改善其传质作用,在回流比3∶1的条件下,启动运行IC反应器。结果显示,反应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在COD为8 000 mg/L时,反应器产气效率和产甲烷效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43、0.21 m3/(kg.d);出水pH在6.0~7.5,出水ORP在-300 mV左右,出水碱度大于进水碱度,成功培育出了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3.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超声导波内检测技术在油气集输管道进行缺陷检测时缺陷识别率低的问题,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PCA(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缺陷信号识别模型,利用PCA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对管道信号进行识别。通过实例验证,在基于PCA和BP神经网络的超生导波管道信号识别中,对凹坑、孔洞、裂缝等缺陷分别进行了准确率计算,综合准确率可达95%。由此得出结论:对于油气集输管道缺陷问题,通过PCA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技术的超声导波信号识别相比其他识别方法更为准确,该检测技术提高了超生波内检测对管道缺陷的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粉砂岩、泥岩和凝灰岩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晶体以细晶和粉晶为主,呈团块状、星点状,顺层或顺微裂隙分布于凝灰质或泥质基质组分中。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和裂缝,其中溶孔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白云质岩类储层物性。沉积环境决定白云质岩类岩石的分布范围;白云石化作用增强岩石脆性;构造活动下发育大量裂缝,其作为储集空间及渗滤通道,使得溶孔在裂缝周边发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乌夏地区断裂与不整合的发育特征、断裂与不整合对油藏的控制和成藏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乌夏地区目前滚动勘探主要目的层的油藏主控因素随深度不同而不同,不整合的输导是侏罗系以上层位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不整合,而深部断裂系统是三叠系及其以下层位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油藏主控作用分析,预测油气的富集层位,揭示油气的分布规律,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滚动勘探。  相似文献   
7.
辜清  董景  刘敏  陈滢 《四川化工》2012,(5):46-49
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日处理生活污水4.5万m3,工业废水3.6万m3,其中工业废水处理出水SS、COD等一直未达到排放标准。为找出工业废水处理出水不达标的原因,在综合分析工业废水的进水水质的基础上,采用活性污泥法这一传统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并针对目前该区域工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该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