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为了提高数字电压表在直流电位差计检定的效率及结果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基于数字电压表的直流电位差计自动检定装置进行讨论。一、装置的功能需求1.实现对直流电位差计的自动测量、数据自动处理及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功能。电位差计自动检定装置通过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人工记录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研究,考察了电气参数、场结构参数及铜绿微囊藻溶液液相体系因素等放电条件对其灭活规律的影响。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如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测定、扫描电镜(SEM)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验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放电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灭活率有极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放电电压160 V,放电电流0.6 A,介质间距4 mm,溶液初始OD值0.2,pH值为弱碱性)放电时间5 min,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率可达90%以上。经DBD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处理后,藻液颜色由鲜绿色→淡绿色→浅黄色→无色,藻细胞的Chl-a含量大幅减少,光合作用能力被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受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藻细胞在放电处理前饱满、完整;而放电后的藻细胞细胞结构破坏严重,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仅存少量细胞残骸。放电处理后的藻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增大,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其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泄。DBD低温等离子体灭活铜绿微囊藻的过程中,藻毒素的含量随放电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在最佳放电条件下,放电5 min后,不仅完全降解了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藻毒素,去除率达100%,还对原有水体中的藻毒素进行了降解。上述实验结果表明,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抑制藻细胞的增殖,造成藻细胞大量死亡,而且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磨料对蓝宝石衬底去除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玉  刘玉岭  项霞  边娜 《半导体技术》2010,35(11):1064-1066,1082
蓝宝石晶体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尤其是微电子及光电子产业极为重要的衬底材料,提高其化学机械抛光效率是业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CMP系统中,磨料是决定去除速率及表面状态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液中磨料的作用以及抛光机理,在确保表面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抛光液中磨料体积分数、粒径和抛光液的黏度对速率的影响,指出纳米磨料是蓝宝石衬底抛光的最佳磨料。选用合适的磨料体积分数、粒径及抛光液黏度,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去除速率,而且有效地解决了表面状态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对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做出定量结论。控制图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绘制控制图的目的在于管制制程在我们所期望的范围内,合乎经济原则来生产产品。文章通过在硅外延生产中采用科学的SPC监控案例,实现质量诊断、质量改进、质量评价的功能,最终达到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边娜 《质量探索》2013,(Z1):80-82
本文介绍了SPC技术在半导体硅外延工艺生产中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对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工艺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的结论。在硅外延工艺中通过SPC技术监控和调整工艺参数,预防了设备条件和环境条件波动造成的质量损失,同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冷却水中金属腐蚀的机理,讲述了DO、温度、酸碱度及TDS等因素对腐蚀速度的影响,建立并展望了碳钢腐蚀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但是SPC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选择方法的错误,往往导致事倍功半。本文以硅外延实际生产为例,确定了科学的方法,而具体的应用案例及效果由于篇幅问题不再详述。一、SPC实施前准备工作1.定义特性必须可操作性地定义其特性,该特性被评价时应确定是定性的(离散型)还是定量(连续型)的。根据硅  相似文献   
8.
9.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原因、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防止晶间腐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火力发电运行中,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中,为了确保发电能够安全运行,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测量校验仪表数据。计算机测量校验仪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工作和现代化技术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也提高了电能表的劳动生产效率。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或相关外界的干扰,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误差。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要对计算机测量仪表进行校验及时调整。文章将以伊春林业发电厂为例,具体分析下火力发电运行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测量校验仪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