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概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度-2800~-3300m,属低渗、异常高压油藏。油层主要沿文33断层高部位分布。储层物性差,平均层孔隙度13~26%,渗透率6~158×10-3μm2,储层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0.24~0.93。文33块沙三上存在低阻油层,电阻率在1~2Ω.m,比油层低比水层电阻率略高,测井解释容易误解释成水层。如1983年4月完井的文33-2,1987年对沙三上6的9~11、23号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射孔,射前日产油1.4t,含水20%,射后日产油13.8t,无水。这类情况多见于早期解释的井(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他们大多数是具有中高孔隙度的储层,产量一般比较高。因此…  相似文献   
2.
文79断块1975年11月投入开发,投产初期产能高,但产量递减快,是个消耗驱动迅速衰竭的断块油藏。1987年开始注水,充分运用沉积相研究、储集层构造研究寻找潜力层,不断调整注采井网,加强对高含水区的注水井调剖,不断提高区块驱油效率。至2002年底已经累积产油212.08×104t,地质采出程度达16.8%。  相似文献   
3.
文138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是受文西断裂带控制的复杂断块油藏,该区文西、文东、黄河断层交替或同时活动,多序次构造活动叠加造成文138块构造破碎,构造异常复杂。2011年在文138块实施了"探、评、建"一体化方案,部署滚动评价3井,油藏评价井1口,调整井11口.新增含油面积0.7km2,石油地质储量60×104t,增加水驱控制储量20×104t,新井年产油9896t。  相似文献   
4.
针对文南油田文79-79块的开发现状,开展了水平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该块开展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在相控剩余油的研究成果下摸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探索合理的注采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水平井适应性的研究,利用水平井完善注采井网,精细注采调配实现水平井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在智能反射表面(RIS)场景下的零前缀正交频分复用(ZP-OFDM)系统中由于反射元件系数转换引起的等效信道时变,其破坏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正交性并产生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ICI)。该文通过构建该场景下的系统传输模型,通过分析ICI功率和对反射元件系数转换时变特性进行建模,利用构建子载波间干扰抑制矩阵对ICI进行补偿,抑制由于反射系数变化造成的等效时变信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子载波间干扰得到了有效抑制,该文提出的干扰抑制算法对于系统的传输性能有较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构造研究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关键,针对文133块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表现出微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做大量的油藏剖面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部署高效优质新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地层水淹情况复杂,给电测解释带来困难,水淹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中,水淹层评价技术就是利用测井资料、综合岩屑录井、RFT结果、C/O测井等资料对水驱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水淹部位、水淹程度、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细分水淹级别,为调整油田开发方案,进行二、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79小块油藏属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油藏注采井数比由1∶1.2提高到1∶1,储量动用程度由47.2%上升到54.3%,增加7.1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12%提高到1.15%,提高1.03个百分点,油藏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