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ELISA试验灰区设置方法,以防止弱阳性标本漏检。方法对不同浓度的HBsAg强阳性血清进行ELISA检测,得出一系列的S/CO()值和变异系数(CV)值;以S/CO()值为自变量、CV为应变量,拟合方程,得到反映S/CO值与CV值的对应关系的方程式;根据方程计算S/CO()值为1时(临界值血清)的CV;根据灰区计算公式1±2×CV,计算灰区上下限,即为灰区的范围。结果HBsAg强阳性血清ELISA试验的S/CO()随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V则相应变小。HBsAgELISA诊断试剂试验灰区范围(S/CO值)为:0.686~1.314。结论本方法得到的ELISA试验灰区范围比较接近真实状态,比按固定比例设定灰区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两种非侵入性评估红细胞成分血血容量的方法,为准确评估红细胞成分血血容量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30袋红细胞成分血的净重量及容量,计算平均血液密度,对血净重量及容量进行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利用血液平均密度与血净重量,建立血容量计算方程。利用上述两种方程,对100袋红细胞成分血进行检测与分析,由血净重量计算出血容量作为预期值,以实际检测出的血容量作为观察值,经t检验,分析其观察值与预期值有无显著差异,以证实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130袋红细胞成分血的净重量与容量呈正相关(r=0.99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2 3 x-2.394 1(r2=0.996,d.f.=128,F=29 819.8,P<0.01);130例袋红细胞成分血的平均密度为1.072 8,血容量计算方程为y=0.932 2 x;100袋红细胞成分血血容量的预期值与观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成功建立了评估红细胞成分血血容量的两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结果可靠,可在输血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分型及遗传背景。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RHD和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家系成员PCR结果与血清学表型基本相符,先证者RHD基因未见异常,未检出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其他家系成员均有正常表型及RHCE基因PCR产物。结论先证者RHCE基因大部分或全部缺失是造成其Rh缺失型D--的重要分子基础。先证者RHCE基因缺失,很可能其父母双方分别携带一条D--单倍型,在遗传时均将其遗传给先证者,从而形成Rh缺失型D--。  相似文献   
4.
<正>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目前尚没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的血液必须经过包括抗-HCV在内的初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然而,抗-HCV的出现为HCV感染后的6~12周(窗口期),所以,献血者抗-HCV检测阴性者不能排除携带HCV的可能。此时通过HCV核心抗原(HCV C抗原)的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 HCV漏检的风险。作者采用美国强生公司 HCV C抗原检测试剂对1100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本次检测正常的血样824份中没有检出 HCV C抗原,可能是由于检测数量小的原因。检测HBsAg(+)者43份中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用一体性塑料血袋分别采集4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50 ml,采用两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和PRP中的血小板数目;将PRP与凝血酶和钙剂混合液按体积比10∶1的比例混合,制备APG,采用ELISA法定量分析APG中的TGF-β1浓度;选择5个参数(年龄、性别、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RP中血小板平均计数及静脉血制备前保存温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RP中血小板平均计数[(1 232.23±195.45)×109个/L]约为静脉血[(195.95±42.29)×109个/L]的6倍;APG中TGF-β1的平均浓度为(5.83±2.31)ng/ml,与制备前静脉血保存温度密切相关(P<0.000 5),而与年龄、性别、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和PRP中血小板计数无关。结论制备前APG的静脉血样本应保存于室温(20~24℃)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例受检产妇交叉配血不合及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产妇Rh缺失型D--形成的遗传背景。方法对产妇、其夫及患儿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产妇及患儿标本进行血型抗体检测,并对产妇家系作血型调查。结果产妇为Rh缺失型D--,产生IgG的多凝集抗体。结论产妇为Rh缺失型D--,产生IgG的多凝集抗体,是造成其交叉配血不合及患儿HDN发生的原因;产妇Rh缺失型D--形成,有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