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探讨水杨酸(SA)在花生网斑病诱导抗性中的作用,采用ELISA方法测定花生植株不同生长期、不同位置叶片及不同组织中内源SA含量,然后将2%的网斑病菌培养滤液喷施于花生叶片上,研究诱导接种后叶片中SA含量变化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诱导接种花生生长中期叶片及根组织中SA含量相对稳定,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但叶片中SA含量显著高于根中含量;诱导处理叶片和临近非处理叶片SA含量变化曲线都有两个高峰值,第一个高峰值出现时间和峰值大小叶片间差异不明显,而第二个高峰值出现时间及大小和叶片位置关系密切。初步确定SA在花生网斑病抗性及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鄢洪海 《景德镇陶瓷》2011,(2):22-22,17
中国釉上彩瓷的发展源于宋金时期,但在清代之前呈现出发展较为缓慢的趋势,直到明代,釉上蓝彩仍未发明,工艺的落后直接影响其深入发展。进入清代以后,西方文化艺术不断引入中国釉上彩瓷的制作之中,使中国釉上彩瓷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西方工艺与绘制技法的融入,使清代釉上彩瓷风格与传统中国釉上彩瓷产生了显著差异。清代釉上彩瓷风格转型对现当代釉上彩瓷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演变轨迹颇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和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的筛选,确认用自交系京135,78599-1,Mo17,吉477,C8605,E28,478和黄早4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理分化的鉴别寄主,将采自中国主要玉米产区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划分成不同的若干生理分化类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理分化苗期温室和大棚鉴定与成株期鉴定结果一致,是该病菌生理分化适宜的鉴定方法,鉴别寄主生长条件如温、湿度和氮、磷营养也会对病菌生理分化鉴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中国特有的,它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化潮流中不可避免的遭遇,例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移植时的前后衔接的尴尬,本土化、后殖发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上。在我国,普遍缺少高度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抗病基因也不清楚,目前主推的品种遗传基础过窄,是寻找多抗品种的主要障碍.在病原菌方面,我国以新月弯孢菌气生变种(Curvularialunata)危害玉米为主,该病菌致病性和产毒能力都很强,不同地区的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但其遗传背景和相互关系尚需深入研究。该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绿色木霉菌剂及其在有机食品花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食用菌子实体上分离得到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并对菌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研制出绿色木霉制剂,用其在有机食品花生试验示范,拌种和叶面喷洒防治花生主要叶斑病和花生菌核病(Rhizoctonia solani),增产效果和防病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是花生病害生物防治较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