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在工业生产中,有时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并使物料在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和具有一定的线速度,以便于控制温度,反应率和收率。常常采用循环反应器。其物料流动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 一、概述大型工业反应器的精心设计和最佳化必须从精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开始,其中动力学数据只能得自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S_(107)是新型催化剂,在S_(107)上进行的SO_2氧化动力学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动力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实验条件的恒定程度和测量精确度的高低。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必须首先排除内、外扩散效应的影响。否则,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包含有内外扩散过程影响的动力学数据。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反应器有如下几类: 1.固定床等温积分反应器;此种反应器恒温控制不易,从而造成实验误差。 2.等温直流微分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因为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以来,其发展一直十分迅猛,至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几乎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从原理上可分为两大类:电子数字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 (1)运算速度快。巨型计算机已达每秒几亿次。  相似文献   
4.
<正> 上文对第Ⅰ,Ⅱ段间采用原料气冷激,Ⅱ,Ⅲ段间采用间接换热的多段混合换热式催化反应器的最佳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仍以一氧化碳的变换为例,讨论Ⅰ,Ⅱ段间采用非原料(水蒸汽)冷激,Ⅱ,Ⅲ段间采用间接换热的混合换热式催化反应器的最佳设计计算,其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第二讲 相似理论与化工放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相似理论基础把小型实验的结果推广到大型装置上叫工业放大。新工艺新方法之应用于工业大型化,使得工业放大问题愈来愈加重要。相似理论就正是工业放大的理论基础。化工放大是工业放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传热和传质的放大研究中,有些问题用  相似文献   
6.
<正> 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速度问题是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工程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的速度的因素可概分为化学因素及工程因素两大类。化学因素主要指温度及浓度,工程因素主要指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对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因素和工程因素总是密切联系着的。为方便起见,本文单独讨论化学因素,即温度效应与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 在化工生产中,针对不同催化反应的要求,可以采用各种不同换热形式的催化反应器。对于多段换热式的催化反应器,当段数在三段以上时,常常采用混合换热式催化反应器。例如小型氮肥厂的一氧化碳变换炉大多是Ⅰ、Ⅱ段间用蒸汽或原料气冷激,Ⅱ、Ⅲ段间用间接换热的反应器。在硫酸生产的二氧化硫转化器中,有的是Ⅰ、Ⅱ段间用空气或炉气冷激,而其余段间用间接换热的反应器,这类反应器统称为混合换热式催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8.
<正> 在考察连续反应器时,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连续反应器中,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返混本文所说的返混,就是化学反应工程学中的返混,是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物料之间的混和,也就是停留时间不同、因而浓度不同(有时温度也不同)的物料之间的混和。这种返混对实际的连续反应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连续反应器的反应速度、选择性及设计放大。  相似文献   
9.
<正> 一、我省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昆阳、澄江等地。全省远景储量有200亿吨左右,在滇池周围远景储量有46亿吨,探明工业储量6.7亿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磷矿“三阳”——云南昆阳,贵州开阳,湖北襄阳。云南就占了一位。因此我省宜进一步发挥磷矿资源优势,加速发展磷化工业。二、发展磷化工业要走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加工深度的路子。所谓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描述、解决工程技术中某些难题的时候,如果严格按照纯科学中的概念、定义去描述某个过程,或计算、整理数据,则描述可能复杂化,计算过程烦琐困难,此时若使用虚拟法则往往很奏效。所谓虚拟法,一是指借用纯科学上的概念或定义,来解决工程学科上的研究、设计或计算上的难题的一种方法;一是指为了简化工程技术问题而提出的虚拟物理量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