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对不同组成的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二烷基溴化吡啶(DDPB)混合表面活性剂在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X-100和DDPB间存在着较弱的作用。研究结果证实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能够较准确地测定该混合体系中各单组分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能将该方法用于测定TX-100和DDPB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溶液pH的降低,TX-100/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氧化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变为三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利用滴体积法测定了不同pH时该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利用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该三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柬浓度,计算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与实验较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3.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5)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复配后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浊点、聚集数以及pH的变化对它们影响的测定后发现,1%PEI的加入使得NP-15的cmc稍有增加;在1%PEI/NP-15体系中,随着体系pH的降低,复配体系在cmc时的表面张力有所升高,体系的浊点依次降低.实验还发现随pH的增大,测定1%PEI/NP-15体系的微环境极性有所降低,但聚集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高效水基促渗剂—噻酮微乳剂。根据微乳剂形成的机理,利用拟三元相图法最终得到10%噻酮微乳液的优化配方为:噻酮10%,二甲苯4.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Pe38.9%,乙醇13.3%,水33.4%。研究了10%噻酮微乳剂冷贮、热贮稳定性以及水的硬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达到微乳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相变,利用中等链长的有机羧酸和辛胺的协同效应从溶液中提取锌离子,探讨了从溶液中提取锌离子的最适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羧酸的浓度为0.005 mol/L,辛胺的浓度为0.01 mol/L,TX-100的质量分数为2%,锌离子的浓度为2×10-5mol/L时,利用相变提取锌离子,癸酸pH=6.3~10.4,十一酸pH=8.2~11.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