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闵瑞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22(1):25-27,30
探讨了利用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产品转酯化合成多烯酸乙酯的过程。深入研究了底物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水含量对鱼油乙酯合成的影响,以及反应中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佳转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最高单批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固定化酶的反应批次能达到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2.
由于超深层地下水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这一有限的水资源,并且存在超采、滥采、浪费严重、利用单一等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超深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不仅会让储备的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也有可能造成相关的地质灾害.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超深层地下水利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劲性复合桩是成桩过程中在水泥搅拌桩芯内插微振动沉管素混凝土柱状桩芯的复合桩型,其施工质量受内外桩芯成型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提高振动成管混凝土桩芯成型质量,本文提出利用特制的二次机械搅拌集料装置,对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改善混凝土损失的坍落度及性能.  相似文献   
4.
锥探灌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堤防加固工程中的主流应用,其能够有效提升堤防整体质量,确保相应区域内河道整体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锥探灌浆技术在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一定分析探讨,并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竞争取代原理,在溴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研究了铝与铬菁R显色体系对不同阴离子的显色性能。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Al~(3+)与铬菁R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当向其中加入HPO_4~(2-)和H_2PO_4~-可与Al~(3+)形成无色配合物,从而使原显色体系由蓝色变为橘红色,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而同等条件下其他常见阴离子并不能产生这种变化。从而建立了一种选择性识别水中磷酸盐的新方法。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磷酸盐在0.4×10~(-5)~8.0×10~(-5)mol·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可用于水溶液中磷酸根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施工实践中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步骤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剖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有效防控对策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桂明  闵瑞  殷鹏松 《江苏水利》2014,(1):24-25,27
摘要:针对施工实践中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步骤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剖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有效防控对策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岱庄煤矿432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变厚煤层不同设备同面协同开采工作面布置及特殊技术进行了研究。与"仅在厚煤层区域布置综采工作面"布置方案相比,"将薄厚煤层布置在同一工作面中进行回采"方案的回采工艺难度增加,但可多回收8.3万t煤炭;在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前提下,实行2套综采设备对接对变厚煤层进行同时开采的技术,并对刮板输送机搭接技术、煤矸分离装置以及工作面缩面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运河煤矿落差60~265m的F10逆断层下盘厚煤层开采实际,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对大断层下盘工作面的回采进行模拟,分析采动后断层及其上盘区域煤层应力分布和覆岩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下盘厚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导水裂隙带范围未波及到F10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下沉变形量较小,断层性质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断层上盘区域整体下沉,且向下发生了轻微的"倾斜",导致上盘区域应力分布发生变化;F10断层和DF14断层的影响,使得断层上盘区域构造应力明显,对上盘煤层安全开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坝原址重建施工导流风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后水电开发时代的到来,大坝重建工程逐渐增多。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一般由原工程建筑物和新建导流建筑物联合组成,导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丰富化使导流系统约束和导流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导流风险呈现显著的特异性。本文旨在探索大坝重建工程施工导流风险计算方法及其变化规律。在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主要致险因素和致险模式,研究建立上游水位、下泄流量、下游水位等致险模式的数学表达,综合建立大坝重建工程导流多维风险判别式。针对系统中的洪水不确定性,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描述洪水峰量联合分布,同时考虑原工程控泄规则和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运用规则,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导流度汛过程并计算水力要素,结合风险判别式建立大坝重建工程施工导流多维风险计算模型。定性风险分析说明,建筑物的功能和设计标准差异决定了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的多种致险模式并不完全相关,导流系统风险呈显著多维分布特征。由于风险特性与导流系统配置有关,针对将原大坝作为上游围堰,占用原工程泄流建筑物出口的典型重建工程导流系统,进行了导流风险计算。定量风险特性分析说明:导流风险存在从下游漫顶致险模式向原坝泄水致险模式的转移点,主导致险模式转移的驱动因素是导流系统的泄流量,转移点对应下游围堰可防范的风险上限。研究成果为大坝重建工程导流风险评价和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