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臭氧对藻类的灭活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次氯酸钠较易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萎缩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对藻细胞的灭活动力学常数为(220±3)L·mol-1·s-1,不同初始次氯酸钠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臭氧对于铜绿微囊藻细胞有极强的氧化作用,细胞灭活速率常数达(2 655±15)L·mol-1·s-1,能迅速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不同初始臭氧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3种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比高锰酸钾更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IOM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布置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在原有测压点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并提供评价和检验压力监测点布置方案的思路。以南方某市供水管网为例,对最高日最高时工况进行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选取最高日平均时为检验工况,校验结果表明,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案可覆盖最高日平均时工况下88.8%节点。  相似文献   
3.
陆纳新  牛博骞 《给水排水》2012,38(8):107-112
结合无锡市锡澄供水工程水源厂取水工程施工,着重介绍了取水管道的穿堤顶管施工方法、控制措施、水下沉管和取水头部沉放安装施工工艺及接头连接工艺等.通过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工序,该取水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程已投运4年多,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4.
原水厂取水自流管投运3年后出现了集水井溶解氧较原水偏低现象,经分析与探摸验证发现主要是由于自流管管壁内零散分布淡水壳菜群落等好氧微生物,在水温适宜时大量繁殖过度耗氧;此外,自流管管道流速过低,也加剧了这一过程.为避免其后续对供水水质和管道输水能力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并实施了取水头部投加次氯酸钠药剂的方案与措施,抑制...  相似文献   
5.
一年内城市用水量变化既有周期性又有变化性,为总体掌握一年内城市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分析。K均值聚类算法具有模式识别和异常值诊断功能,为获得接近全局最优结果,通常需要针对不同的分类质心初始值进行计算。考虑到类别数K值不是预先指定的,需要尝试采用不同的K值进行分析。以华东某城市的某年各日用水量作为原始数据,首先,针对小时用水量变化的上凸或下凹特性,引入加权方法修正异常值;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生成各类别用水的特点。其中,典型特征包括春节前后的用水量较低,“五一”和“十一”两个小长假用水具有相似性。分析结果对于城市用水量管理和供水运行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Z水厂对砂滤池组织翻池时,发现石英砂表面呈铁锈红色。通过对各工艺段出水铁含量的分析可知:当原水含铁量增多和硫酸铝混凝剂中Fe2+含量较高时,易造成沉淀出水中铁含量升高;砂滤池对铁特别是Fe3+,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文中根据铁元素的性质和反应常数,分析得出,水中Fe3+主要以Fe(OH)3(或Fe2O3·nH2O)胶体形式存在,易黏附于滤料上,随着滤池运行时间延长,导致滤料变红;在较短时间内,石英砂变红对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对滤料粒径、密度、比表面积、滤层厚度等产生影响,导致跑砂或板结现象。因此,建议水厂运行时优化混凝剂投加量,或更换为效率更高、污染更少的混凝剂。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滤池,及时更换滤料,有条件时进一步研究自然富集氧化物的石英砂长期运行,对水质、滤料理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湖水质,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臭氧-混凝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臭氧(O3)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和停留时间为影响因子,CODMn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响应,利用Box-Benhnkendesign(BBD)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研究各自变量间的单独与交互作用及对响应值的影响.根据拟合的线性二次回归方程得到臭氧-混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硫酸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35mg/L,接触时间17 min;以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24 mg/L,接触时间17 min.该条件下可使臭氧-混凝过程中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同时运行成本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8.
由混凝或气浮构成的组合工艺处理太湖原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温东太湖原水,考察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处理中气浮和沉淀两种工艺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浮工艺对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沉淀工艺,平均去除率高约10.1%,无论是气浮还是沉淀工艺,经O3-BAC深度处理后出水浊度均稳定在1 NTU以下;气浮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略优于沉淀工艺,CODMn和DOC平均去除率分别高约5.4%和1.6%,常规处理工艺后出水有机物含量不能达标,O3-BAC工艺出水CODMn稳定在0.5~2.1 mg/L,DOC稳定在0.3~2.0 mg/L;沉淀/气浮工艺只对腐殖质略有去除效果,砂滤对荧光物质几乎无去除作用,而O3-BAC工艺是去除水中荧光类物质的主要手段;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略优于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硅藻活性和叶绿素浓度降为0,蓝藻仍保有部分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和服务可靠性,常采用多水厂向管网供水。多水厂供水区域可分为完全由单一水厂供水区和多水厂联合供水区。这些供水区的划分,以及管网中各节点(管段)由各水厂供水百分比,可利用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的水量溯源功能分析。在叙述水量溯源原理与分析过程后,以单工况示例和延时模拟示例进行了说明。水量溯源对了解各水厂向管网供水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中双酚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水体中广泛存在,近年来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新技术,在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几种较新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BPA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效果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几点不足以及进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