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夹克输油管道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例分析了黄夹克输油管道的腐蚀原因,并根据现场实践,建议采用泡沫塑料防腐保温与阴极保护并用措施,适当增加夹克料的弹性,选用配套的补口技术,提高管道的补口质量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春喜  杨礼荣  王开祥  王林宏  陆颖舟 《化工进展》2011,(7):1537-1541,1561
综述了氯化聚丙烯(CPP)的主要生产工艺,提出了几种不使用四氯化碳(CTC)的CPP生产新工艺。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得出非CTC溶剂法是生产油墨用途的低氯化度CPP的最佳选择,而水相悬浮法适用于生产材料等用途的CPP产品,固相法虽有节能减排的特点但还不成熟,值得深入研究的结论。建议大力开发CPP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腈纶废丝水解沉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由腈纶废丝常压皂化水解制备水解聚丙烯腈的新工艺路线。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水用量、温度等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沉析剂处理水解产物,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排污负荷。  相似文献   
4.
以4-乙烯基吡啶(VP)和1,4-对二氯苄(PXDC)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和季铵化交联反应,制得了一种高度交联的离子液体聚合物--PVP-PXDC。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及比表面积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离子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比表面积、孔结构参数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先通过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16万以上的PVP线性聚合物,再在DMF溶剂中按VP与PXDC摩尔比2:1加入交联剂,可得到平均孔径为17.8 nm聚合离子液体介孔材料,其热分解温度在250℃以上,比表面积为56.9 m2·g-1。在油/剂质量比50:1和30℃条件下,其对1000 mg·kg-1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和噻吩(T)的吸附量分别为5.65、5.48和4.53 mg S·g-1,远高于常规吡啶基离子液体,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5.
张飞  陆颖舟 《化工进展》2019,38(8):3874-3880
采用酸浸法和溶胶-凝胶法耦合的一步法技术路线回收和再生LiCoO2,简化了流程。先使用柠檬酸浸出正极材料中的Co和Li元素,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从浸出液中直接再生LiCoO2,柠檬酸在过程中起到了浸出剂和螯合剂的双重作用,简化了回收和再生流程。摸索了柠檬酸浓度、固液比、浸出温度、H2O2体积浓度和浸出时间对Co和Li浸出效率的影响规律,探究了煅烧温度对再生钴酸锂结构组成、颗粒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柠檬酸浓度为1.5mol/L,固液比为20g/L,浸出温度为80℃,H2O2体积分数为2%,浸出时间为60min。在此条件下,Co和Li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3.7%、98.2%。通过电化学分析表明,在700℃下煅烧得到的再生LiCoO2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C下经5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18.7mA·h/g,容量保持率为93%。  相似文献   
6.
姜茂强  孟洪  陆颖舟  李春喜 《化工进展》2019,38(11):4971-4977
电石是一种煤化工产品,其强碱性对很多碱催化反应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电石和氟化铯对环己酮与乙腈反应的促进作用,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氟化铯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铯与环己酮具有强络合作用,可以提高羰基的反应活性;碳化钙不但可通过其去质子化作用来提高乙腈的亲核反应活性,还可促进目标产物的形成。在碳化钙和氟化铯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环己烯乙腈的高效合成,而碳化钙则定量转化为乙炔。在100℃和物料比n 氟化铯n 碳化钙n 环己酮n 乙腈=1∶5.7∶10∶35.5条件下常压回流3h,环己酮的转化率和环己烯乙腈的收率分别达97.5%与87.9%,远高于其他合成方法。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1-环己烯乙腈合成新方法,对于研究电石作为强碱性物质促进乙腈与其他羰基化合物反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为溶剂,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性氯化聚丙烯乳液。考察了10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40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水性乳液时的乳化效果。探讨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乳液粒径及涂层附着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分布和涂层的硬度、耐溶剂性、接触角及表面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50)。在OP-50中添加3%聚醚改性硅氧烷(PMS)可有效提高乳液在聚丙烯(PP)表面的润湿性。2种乳液的最佳乳化温度为50~60℃,乳化时间为30~60 min,表面活性剂用量为7%~8%。在此条件下,乳液的粒径为762~808 nm,稳定性良好,多分散系数为0.185~0.194,所制涂层的附着力为1~0级,硬度为H,耐溶剂性良好,表面能均高于常用面漆,可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氯化聚丙烯粉体物料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干燥工艺实验的结果对比,否定了旋转闪蒸干燥的可行性,得出"旋流-真空干燥"这种组合干燥工艺是最佳工艺方案的结论。组合干燥相比目前氯化聚丙烯粉体干燥工业应用的流化床干燥和厢式干燥而言,物料干燥时间从24-40小时缩短到最多10小时,单位产品的干燥能耗和成本大幅度降低,设备的生产强度高,适合大型装置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孙瑞阳  陆颖舟  孟洪  李春喜 《化工学报》2020,71(5):2256-2264
吸附是柴油深度脱硫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是高效吸附剂的研究。以活性炭负载的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DBTO2、4,6-二甲基DBT(DMDBT)为原料,通过混酸硝化/氧化反应制备了四种炭载吸附剂(NBT/C、NDBT/C、NDBTO2/C和NDMDBT/C),表征了产品的组成和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剂NDBTO2/C与DBT之间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可形成转荷络合物。NDBTO2/C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其对模型油中DBT、BT和DMDBT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7.4、10.6和8.3 mg S·g–1,对实际柴油中DBT的吸附量也高达37.2 mg S·g–1。吸附剂可用甲苯/甲醇溶液洗涤再生,循环使用4次后,其吸附性能仍保持在95%左右。本研究为氧化脱硫或吸附脱硫过程中得到的噻吩硫化物混合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BIIR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IIR、溴化氢和双氧水为原料,以氯仿为溶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制备BIIR,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和胶液浓度对BIIR溴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硫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时间5min,胶液质量分数0.15。与IIR相比,BIIR不饱和度降低,相对分子质量提高约20%,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硫化速率提高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