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研究含齿形裂隙岩石在单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及强度特性,制作了含不同裂隙倾角和起伏角的齿形裂隙类岩石材料试件,并采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试件主要产生拉伸、剪切和拉剪复合裂纹,且根据裂纹的扩展路径可划分为A型(拉伸破坏)、B型(剪切破坏)、C型(复合破坏)3种破坏模式,裂隙倾角对试件最终破坏模式影响显著;(2)当裂隙倾角较小时,试件应力—应变曲线为多峰曲线,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曲线呈单峰形式,表现为延性减弱,脆性增强,而裂隙倾角相同但起伏角不同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大致相同;(3)当裂隙起伏角相同时,试件当量峰值强度随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且裂隙起伏角对试件当量峰值强度的影响小于裂隙倾角。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温度焙烧蔗糖/氧化铝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炭包覆改性氧化铝(CCA),对该材料进行水热处理,并采用XRD、TG-DSC对水热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在300℃时,产生软焦质炭物种,显著地抑制了Al2O3水合反应;提高焙烧温度可以获得稳定存在的聚合或浓缩的炭物种,但对Al2O3水合的抑制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造的家用微波炉,实现了原位高效制备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能够在商用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表面均匀制备石墨烯纳米片,通过SiO2/Si的剧烈电晕放电,其制备时间仅需数分钟(最短3 min)。石墨烯纳米片的尺寸大约为50 nm且缺陷很少。TiO2晶体结构仍为锐钛矿型,主要归功于极短的制备周期和较低的反应温度(600~700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可以提升锂离子扩散速率、提高电子传输速率并降低接触电阻。在1 C(170 mA·g-1)条件下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物的电池放电比容量提高了2倍。与商业化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相比,在1 C到5 C的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物的比容量差距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酶在洗涤剂工业的应用及发展。在洗涤剂领域清洁化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酶制剂以其在实际应用中高效、快速及环境友好的优势,已成为洗涤剂中必不可少的组分。利用生物科技及生物工程手段,有望开发出越来越多具有高纯度、高催化活力、高性能的基因工程酶,从而为洗涤剂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针对HW700型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某一固定位姿,采用有限元仿真与锤击实验测试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在模态仿真与实验中,计算得到了机器人前6阶模态振型与固有频率。在实验结果中,通过稳态图得到其基频为105.36Hz,达到了较高水平,显示出机器人整机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结果误差率最高为8.6%,两者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可作为相互补充,有效验证了三维建模的正确性,并改善了机器人模态参数获取繁杂的问题。研究结果为机器人进行振动故障诊断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难熔金属碳化物改性是提升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然而,ZrC-HfC-TaC改性对循环氧化烧蚀性能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结合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构筑了ZrC-HfC-TaC改性C/SiC复合材料,剖析了1600 ℃/5 h循环静态氧化后材料的力学强度、化学组成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根据表征结果提出了改性后材料的抗氧化机理,并利用1700 ℃/4000 s循环氧乙块焰烧蚀试验验证了ZrC-HfC-TaC改性对提升循环氧化烧蚀性能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经过ZrC-HfC-TaC改性的C/SiC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高温循环氧化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垩白度是衡量优质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随着农业检测自动化发展,利用机器视觉准确检测大米垩白度对大米生产加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算法在分割垩白区域时存在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以及准确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显著性区域提取的垩白区域提取算法。利用大米垩白区域图像显著性的特点,对图像特征变化边缘进行提取,计算出边缘像素点个数以及边缘的总像素值,从而计算出边缘像素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阈值。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阈值对该区域进行分割,分割出整张图片的垩白区域,并计算出大米的垩白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准确率为96.76%,相较于传统的OTSU算法检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 26.87%,相较于改进的OTSU算法检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 7.26%。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整体处于焦石坝断背斜构造内,页岩气单井产能差异显著,不同构造区内页岩气井平均产能亦出现明显差别。通过对地质构造背景调研,得出研究区断层发育时间与性质,并对研究区地层褶皱特征进行精细描述。根据构造特征的不同划分出精细构造分区,分析不同构造分区内气井平均产能差异,认为地层褶皱作用,断层作用以及地应力作用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主要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HfC-TaC对C/SiC-ZrC陶瓷基热结构复合材料进行改性,提升C/SiC-ZrC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结合前驱体浸渍裂解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并通过静态氧化实验(1600 ℃/5 h和1600 ℃/20 h)检验其抗氧化性能。结合弯曲强度测试和失重情况分析,发现HfC-TaC可以有效改善C/SiC-Zr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且能够使其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仪器,对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微观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均匀的元素分布和基体中各陶瓷组元间良好的融合度是C/SiC-Zr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深部高地应力作用下矿区的地压灾害发生率逐渐增长。为使矿区能够安全合理地开展生产工作,准确测量区域内的地应力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巷道布置优化研究很有必要。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滥泥坪深部3个中段进行三维地应力测试,并对三维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量结果表明:滥泥坪矿区应力随深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实测的各中段最大主应力值在28.62~43.10 MPa之间,原岩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总体表现为NNW-SSE向,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巷道布置方向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巷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巷道布置和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