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功能性茶浓缩反渗透膜的回收效率和抗污性能,探究了3种介孔分子硅材料(MCM-41、SBA-15和MCFs)对浓缩膜面聚酰胺层聚合形成过程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02%经磺化预处理的MCM-41于间苯二胺水相可接枝酰氯基团,形成的聚酰胺结构层峰谷粗糙跨度仅为220 nm且交联紧致,膜抗拉伸强度增加37.8%;SBA-15和MCFs相膜面峰谷跨度达500~780 nm,横向褶皱和团聚,结构存在孔道塌陷;改性膜在3 h内对茶多酚、茶多糖、茶蛋白即可达到最大浓缩度,减少50%浓缩时间;MCM-41和SBA-15膜长时间运行的浓缩降率仅为2.8%~6.1%,48 h下降率比显示改性膜达标使用时长增加112.5%~137.5%,亲水性和抗污堵能力均大幅提升,可有效满足功能化茶浓缩精度。  相似文献   
2.
刘琪  王敏  颜雄  蔡聪 《模具工业》2021,(4):6-10
针对6 mm厚的22MnB5钢板,建立了热成形淬火过程马氏体相变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入模温度对厚板的温度和马氏体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压压力为40 MPa、保压时间为30 s时,入模温度越高,马氏体的转化率越低;入模温度在600~750℃时,马氏体的分布均匀性逐渐变差,高于750℃后,马氏体分布的均匀性没有明显变化;沿板料厚度方向,随入模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分布均匀性有所好转,但马氏体转化率降低。因此较低的入模温度有利于提高马氏体转化的充分性、分布均匀性及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万林  颜雄  周乐君  罗豪  何航  宋光鑫 《连铸》2021,40(6):48-53
为了研究高碳钢保护渣在连铸过程中的匹配性,对典型工业高碳钢保护渣的熔化、润湿、黏度、渣膜分布,以及传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碳钢保护渣的开始熔化温度范围为1 110~1 129 ℃,润湿角范围为30.1°~37.8°,黏度范围为0.210~0.312 Pa·s,转折温度范围为1 046~1 130 ℃,渣膜的液态层比例为14.7%~18.9%。其中,1号高碳钢保护渣熔化温度较低(熔化区间1 110~1 345 ℃)、黏度较低(0.264 Pa·s)、渣膜液态层较高(比例为18.9%)、转折温度(1 059 ℃)和控热能力均适宜,表明该渣在高碳钢连铸结晶器中可以迅速熔化,形成足够的液态渣,并从弯月面渗入渣道,形成均匀的渣膜,从而润滑铸坯,避免黏结漏钢和裂纹等缺陷,保障高碳钢连铸的顺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及红黄泥4种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随着固铵量增多,固铵速度下降,反应后24小时固定基本上达到平衡,不因土壤种类而异。数学拟合结果表明,以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 lovich方程描述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资料最优,抛物扩散方程也能较满意地描述实验结果,以零级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差。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热力学资料均能用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Freund lich吸附等温式和Temk in吸附等温式拟合,拟合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以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结果最优,由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可以求得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热力学平衡常数、最大固铵量以及固铵过程中的自由能变△G°。供试土壤固铵过程的自由能变△G°均为负值,说明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为一自发过程,4种土壤固铵强度依次为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红黄泥。  相似文献   
5.
以赤泥作为堆肥载体制备地质肥料,施加改良石漠化土壤,通过模拟设置不同雨强冲刷和雨量浸润条件,测试分析了横向界面和径向剖面结构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团聚体及养分指标变化,对地质肥料的改良效果进行了立体化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赤泥基地质肥可有效增强石漠化土壤横径向界面抗雨水冲刷和下渗侵蚀能力,在15~90 mm/h雨强条件下,土壤横向流失率降幅可保持在19.49%~72.20%,土壤黏粒降幅小于20%,OM、TN、TP等各营养指标降幅率最低至3.89%。0~20 cm表层土壤容重由1.18 g/cm3逐级降至0.86 g/cm3,水稳性团聚体量由45.33%增加至75.57%,在1 000~3 000 mm雨量浸润侵蚀条件下,径向剖面各层OM、TN、AP和AK等营养指标下渗率均明显降低,整体流失率最低至2.86%。红外特征分析显示,地质肥中多种营养有机基团特征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赤泥地质肥粒料多孔结构有助于营养基质的载留附着。综合考虑土壤物化指标流失率趋势特征及土层构造影响等因素,赤泥基地质肥15%施加量对研究区石漠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河流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全球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大。利用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79—2016年间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文献量增长速度较快,西班牙、美国和法国等国的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中国发表论文的总量和总被引次数虽然最多,但篇平均被引次数较低。来自西班牙维尔瓦大学的Grande在该领域研究实力较强,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期刊。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河流沉积物,而汞、镉、铅、砷、锌、铜等是河流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受关注度较高,同时基于生物监测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某锰矿区剖面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中Cu、Zn、Cr、Mn、Pb和Cd含量,并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利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及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中Cd、Cr、Cu、Zn、Pb和M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63、126.39、48.95、751.8、37.28和4 992.88 mg/kg,均高于贵州土壤背景值。从土壤重金属垂向分布来看,由于矿区土壤受到较多人为影响,导致土壤垂向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不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溶态,Pb、Mn均以可还原态为主,Cr、Zn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中Cd、Cu元素有效态均表现出在表层富集的特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d有较高的污染风险,土壤Cu、Mn、Zn、Pb和Cr以中低风险为主。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d和Cu生物有效形态组分污染风险均呈由浅至深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比较繁杂,并且需要运用的技术较多,所以出现问题的概率较高。对此,需要加大各类作业技术及工地现场的管控力度。基于此,本文以建设项目工程作为出发点,首先探讨施工作业管控工作的准则,其次探究现场管控的关键意义,并对几项常见作业技术做出分析,最后提出施工作业现场管控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就宜居住宅设计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建筑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不仅威胁高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如何确保校园的稳定有序,做好校园的安全规范化管理,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是高校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试就高校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建立高校危机预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