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某选煤厂的煤质特性和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一种生产化工用煤的分选工艺:将分选后的中煤破碎解离后,进入三锥角水介旋流器再次分选,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效果,增加了化工用煤产量,提高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了宝贵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溶剂、反应浓度以及酸的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然后,实现了乙醛与不同结构三氟甲基不饱和酮的Aldol反应,得到的Aldol产物经过双氧水氧化,以最高92%的产率得到相应的稳定的羧酸。  相似文献   
3.
林敬  马佳伟 《广东化工》2016,(15):37-38
通过对辅助酸、溶剂以及反应物的用量变化等诸因素的考察,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然后,实现了不同结构的α,β-不饱和酮与三氟甲基酮的Aldol反应,以最高88%的产率获得了含有三氟甲基的β-羟基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孙村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不佳的状况,以粗中煤泥旋流器溢流煤泥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了不同药剂种类、用量、药剂配比和粗颗粒对煤泥水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镁凝聚剂与现场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联合使用,且药剂配比为4∶9、加药时间间隔为3 min时,煤泥水沉降效果最好,可实现煤泥水最优化处理。试验还表明,粗颗粒对煤泥水沉降效果基本没有影响,生产中不必考虑掺粗。  相似文献   
5.
马佳伟  韦婉 《电工技术》2023,(S1):137-139
电力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在调配电压、分配电能以及控制电力流向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国内变电站发展状况的分析,对变电站的运行安全管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佳伟  崔广文 《煤炭工程》2020,52(9):147-151
为了考察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分选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结构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角度锥体对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在满足最大产率原则的条件下,得到较优的锥体参数。然后利用ICEM-CFD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湍流相采用雷诺应力RSM模型,采用DPM离散相模型模拟三锥水介旋流器内颗粒运动,分析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规律及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三段锥体对分选效果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为一段锥体>二段锥体>三段锥体|一段锥体能够获得较低的精煤灰分,二段和三段锥体能在要求的灰分范围内保证较高的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7.
焦煤、肥煤是钢铁冶炼用优质焦炭的主要原料,属于稀缺资源,但目前选煤厂主选大多采用高效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分选后中煤产品中的精煤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回收。通过分析开滦集团钱家营矿选煤厂的煤质特性,针对稀缺的煤炭资源中煤再选的可行性,实施适度破碎解离后进行精细化深度再选,一段采用三锥角水介旋流器进行分选,二段采用螺旋溜槽再次分选,二段分选产物进行磨矿后进行浮选试验,得到精煤产率为47.42%,灰分为11.5%,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开发粗煤泥深度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对合理利用稀缺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鉴于标准固结试验研究壁后注浆体固结特性的局限性,分析总结了现有固结装置的不足之处,设计发明的分段式有机玻璃柱-气压活塞式固结装置,能够实现20 cm的壁后注浆体厚度和不同地层排水条件的模拟;特制橡胶活塞能够有效解决组装过程中气体滞留问题,保证浆体各部分固结排水程度一致;加压系统最高可保证0.8 MPa固结压力的施加,压力精度达0.01 MPa;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自动采集浆体及地层内的孔压消散情况,准确反应浆体的固结排水程度。改进的气压活塞式固结装置,不仅可以研究浆体固结排水及浆液扩散过程,还可以进行不同浆液与地层的匹配性、固结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的测试,实验结果可以为壁后注浆施工工艺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α,β-不饱和三氟甲基酮与另一种非环状酮之间的杂Diels-Alder反应,通过对酸、酸的用量以及溶剂等因素的考察,确定了反应的最优条件。同时实现了不同结构的α,β-不饱和三氟甲基酮与非环状酮的杂Diels-Alder反应,以最高86%的收率获得了含三氟甲基的四氢吡喃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表征。  相似文献   
10.
马佳伟 《饰》2014,(2):94-106
关于线性透视法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种是沿着自古希腊开始至文艺复兴成熟的线索书写,将其视为西方文明内部的线性发展过程;另一种是从14世纪开始,把透视法的发明归结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英雄人物,将其视为绘画技术自身的"进化"结果。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重新研究了线性透视法的起源问题,认为这种在二维平面上构建三维空间幻象的方法是绘画技术史上一个涉及不同地域文化和学科知识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