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放射性金属污染变的尤为严重,这些金属一旦进入了土壤和水体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它们可以在水体中被水生生物富集,也可以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从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到人体中,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种类多样性、结构可调控等优点的化合物,已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但相对应用于储备气体来说,MOFs材料用于吸附有害金属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应用于放射性金属的吸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OFs作为吸附有害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对MOFs材料的合成方法、孔径结构、晶型结构及其对吸附有害金属的吸附条件做了深刻的剖析,并对MOFs材料用于吸附有毒有害金属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OFs材料吸附有害金属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钙-铀-碳酸络合物对红土吸附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总碳酸和钙离子浓度增大会抑制红土对铀的吸附,当pH=7.0,红土投加量为1g/L,钙离子、总碳酸根和初始铀浓度分别为0.4mmol/L、3.8mmol/L和50mg/L时,红土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20mg/g。铀在红土上的吸附形态为UO2(CO3)2-2、UO2(CO3)4-3和UO2CO3(aq)。利用铀-碳酸络合物总量c(UCO3)T可预测红土吸附铀的容量qe,c(U-CO3)T与qe呈非线性关系,其方程为qe=18.2(c(UO2+2)·c(CO2-3)(K1+K2c(CO2-3)+K3c2(CO2-3)))0.36。该研究成果可为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配位化合物由于其独特新颖的结构及潜在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主族金属、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配位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对于锕系元素的配位化合物等方面却研究较少。铀作为锕系的代表元素,是探究锕系元素性质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对铀酰零维的簇状结构、一维的链状结构、二维的层状结构、三维的网状结构及其应用等综述,可为不同结构的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湖凹陷L油田阜二段储层高含水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分析苏北盆地金湖凹陷L油田古新统阜宁组二段砂岩储层含水率较高的原因,开展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的试验及研究工作.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储层以小孔细喉型为主,运用聚类分析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类评价后认为,孔隙结构较差;微观水驱油试验表明,驱油效率与渗透率间的关系不明显,与微观非均质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金瑞  王军  马慧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0):1718-1721,1796
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作了简述,指出出行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变信息标志(VMS)是发布实时交通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所设计的系统方案选择做了详细说明,划分了整体框架和结构.系统实现了本地单对单的大型电子显示器(LED)显示屏的控制,上电后能以多种方式播放各种字体和字型的文字和数字信息,完成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一步.设计的系统已在现场获得应用,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6.
运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技术,对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集砂岩进行了浸泡型水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砂岩具中等水敏。为充分了解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开展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及组合模型两种实验类型,分别模拟微观及宏观水驱油,并比较了水敏伤害前、后水驱油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敏伤害没有改变水驱油方式及残余油形态,但单模型的绕流现象整体增强,驱油效率降低,主要受注水压力、注水位置及微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而组合模型的采收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受微观非均质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共同控制。为避免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议注入水矿化度为11.99g/L左右。  相似文献   
7.
虚拟仪器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着重探讨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的构建教学实验室的解决方案,列举了虚拟实验室较传统实验室的优势。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几套产品,最后列出了一些国外相关的优秀网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为波分设备的单波误码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以华为西银兰干线波分设备第16波出现过的障碍为例,讲解了分析定位此类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