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化学镀镍,并对化学镀镍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pH值为4~7时,化学镀镍层均匀、致密,主要成分为Ni和P;当pH值为6时,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自腐蚀电位最正,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含铀废水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合理有效处理含铀废水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吸附实验探究偕胺肟聚丙烯腈(AO-PAN)对U(Ⅵ)的吸附特性,系统研究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AO-PAN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温度升高,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343K温度时吸附量达201.6mg/g。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吸附时间增加,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吸附初始时吸附速率较快,随着吸附逐渐进行吸附曲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达到吸附平衡。AO-PAN对铀的吸附量随溶液中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度为303K,溶液中初始铀浓度为500mg/L时,AO-PAN对U(Ⅵ)的吸附量达305.8 mg/g。此外,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是吸热和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控制机理分析表明AO-PAN对U(Ⅵ)的吸附初始受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随着吸附不断进行吸附过程逐渐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变为液膜扩散过程控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O-PAN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可以用于吸附废水中U(Ⅵ),吸附过程的模型方程可以用于AO-PAN对U(Ⅵ)吸附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基于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案例库的建设实践,讲述案例教学的过程:确定主题→建立案例编写小组→收集案例、整理资料→编写案例→案例内容展示与课程讨论→总结反思。在案例内容中融入最新研究进展与课程思政内容,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韩磊  马福秋  薛云  矫彩山 《同位素》2019,32(1):13-21
放射性含铀废水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合理有效处理含铀废水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吸附实验探究偕胺肟聚丙烯腈(AO-PAN)对U(Ⅵ)的吸附特性,系统研究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AO-PAN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温度升高,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343 K温度时吸附量达201.6 mg/g。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吸附时间增加,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吸附初始时吸附速率较快,随着吸附逐渐进行吸附曲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达到吸附平衡。AO-PAN对铀的吸附量随溶液中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度为303 K,溶液中初始铀浓度为500 mg/L时,AO-PAN对U(Ⅵ)的吸附量达305.8 mg/g。此外,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是吸热和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控制机理分析表明AO-PAN对U(Ⅵ)的吸附初始受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随着吸附不断进行吸附过程逐渐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变为液膜扩散过程控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O-PAN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可以用于吸附废水中U(Ⅵ),吸附过程的模型方程可以用于AO-PAN对U(Ⅵ)吸附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针对密闭空间低浓度二氧化硫气体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本文采用将三乙醇胺负载于改性的5A分子筛制成吸附剂的方法,以去除低浓度有害SO_2气体。通过固定床反应器检测硫化物的吸附容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吸附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O_2的吸附量主要受三乙醇胺的吸附量与反应温度的影响。TEA/MZs-100-20吸附剂对低浓度SO_2气体显示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在20℃下,三乙醇胺负载量为100wt%时,其穿透实验时间达到205 min,饱和吸附量达到91.41 mg/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PS分析,证实了去除低浓度SO_2的吸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高质量89Zr核素用于核医学显像,利用HM-20S型回旋加速器辐照89Y靶制备89Zr,对核反应激发函数进行了计算,设计了靶系统并制备靶片通过回旋加速器辐照制备89Zr,对靶片放化分离方法和89Zr标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旋加速器制备89Zr最佳束流能量为9~13.5 MeV,其中在13.5 MeV能量处获得最大反应截面。回旋加速器束流引出为14 MeV,经真空膜和靶膜衰减后剩余能量约为12.86 MeV,束流在89Y靶中呈高斯分布,射程约为0.821 mm。89Y靶片经15μA束流辐照1.50~3.33 h,得到轰击结束时89Zr活度为22.20~85.45 mCi,产额约为36.51~63.30 MBq/(μA·h)。采用UTEVA树脂从辐照后的靶片中分离89Zr,89Zr回收率为86.27%,Y(Ⅲ)去除率为99.80%。  相似文献   
7.
转盘柱中分散相存留分数是影响其设计放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转盘柱中水-煤油两相流水力学性能进行模拟计算。两相逆流操作,水是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求得了流场分布和分散相存留分数分布,并研究了两相表观流速以及转盘转速对存留分数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已发表的文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CFD模拟为减少水力学实验和进一步研究转盘柱水力学性能和传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硅溶胶对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论文分别讨论了浸渍时间、焙烧温度及浸渍次数三个实验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分析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表征膜的腐蚀性能。采用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来表征封孔后膜的表面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硅溶胶封孔可提高阳极氧化膜的腐蚀性能;浸渍时间为1.5min,焙烧温度为350℃时,膜的耐腐蚀性能最佳;浸渍-焙烧次数对膜的性能影响也较大,浸渍焙烧为7次时,膜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封孔后,硅溶胶吸附于阳极氧化膜的孔外与孔内。  相似文献   
9.
叶黄素提取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色素,又是一种很好的食品营养剂.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保护视力、预防动脉硬化、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极具商业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叶黄素的性质,并详细阐述了叶黄素的提取方法,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乏燃料芯块与硝酸之间溶解反应的质量传递过程,以及溶解液中溶质的质量传递过程,基于质量衡算得到了乏燃料芯块溶解过程的动态溶解模型,并利用Comsol和Matlab软件建立了求解溶解模型的仿真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硝酸进料浓度6 mol/L、进料流率11 L/min、回流量35 L/min的工艺条件下,溶解液需要270 min达到出料要求,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2 000 min。达到平衡后的溶解液出料中,铀浓度为253.23 g/L、硝酸浓度为2.78 mol/L,能满足出料要求。模拟结果的全过程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为2.57%。模拟结果中溶质浓度变化趋势与实际过程基本一致,溶解器内铀浓度总体上呈先迅速升高、后较快减小、最后又缓慢减小,而硝酸浓度总体变化趋势则与铀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回转式连续溶解器动态溶解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溶解器中乏燃料的实际溶解行为,能为实际生产过程中乏燃料溶解工艺段提供仿真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