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就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为广大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目前最常用的三种混凝土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ASTMC1202、NEL法和RCM法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别掺入0、0.3 kg/m3、0.7 kg/m3、1.0 kg/m3、1.3 kg/m3和1.8 kg/m3的聚丙烯纤维,配制相同稠度风积沙砂浆,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对风积砂干混砂浆干缩、强度以及抗裂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提高风积砂干混砂浆物理力学性能.聚丙烯纤维掺量在1.3 kg/m3以内,风积沙砂浆随其掺量增加,性能增强效果明显;掺量大于1.3 kg/m3,干缩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出现倒缩;风积沙砂浆中聚丙烯纤维掺量适宜为1.3 kg/m3.在此掺量下,聚丙烯纤维不仅能改善风积沙砂浆的施工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其基本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混凝土减水剂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2007年我国合成减水剂产量约284.54万t,其中普通减水剂占6.2%;高效减水剂占79.3%;高性能减水剂占14.6%.以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萘系减水剂等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较好,但还可以进行优化改性.而新型多功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开发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发展迅猛.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应注重产品系列化,加强分子结构设计,注意原材料和产品分子结构的检验和控制,解决好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面积风积沙质的沙漠,若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风积沙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本文从风积沙特性(物理化学特性、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风积沙制备混凝土、风积沙制备砂浆,以及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3个方面对风积沙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STM C 1202及NEL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水银浸入(MIP)孔结构测试方法,以强度、渗透性系数及孔结构特征为指标,分析了不同胶凝材料组成及不同配合比水泥基材料在氯离子作用下性能的变化,系统研究了水泥矿物组成、矿物掺合料种类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高性能与传统水泥基材料在氯离子渗透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及其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8.
联系工程监理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项目总监工作执行力,以及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原状磷石膏的性能组成特点,开展了原状磷石膏基复合胶结材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粉煤灰的掺入不利于石膏胶结材强度的发展;增大矿渣掺量有助于石膏胶结材强度的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掺量;Na2SO4激发剂的掺量不宜太大,一般应小于1%;萘系减水剂的加入对胶结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中复合胶结材的最佳组成配比为55%磷石膏、10%粉煤灰、25%矿渣、7%的水泥熟料、2%Ca(OH)2和1%Na2SO4,此时28d抗压强度达到10.4MPa,抗折强度达到2.6MPa。此磷石膏基复合胶结材可用于制备墙砖、小型空心砌块及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PCA)分子结构中疏水侧链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其损失的影响,以马来酸酐(MA)、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和丙烯酸烷基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4种不同疏水侧链长度(疏水侧链含碳个数分别为4、8、12和18)的聚羧酸系减水剂。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流动性损失等指标检验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及保坍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疏水侧链长度的增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逐渐提高,保坍性能有所改善。吸附量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解释了这种现象的原因,随着疏水侧链长度的增加,水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增加,水泥颗粒表面上的持续吸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