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61亚油层组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质石英砂岩。通过大量的钻井取心、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志丹地区长61亚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认为,长61砂岩成岩演化阶段为中成岩B期;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的成岩相为早期绿泥石膜胶结相、长石溶蚀相,具有破坏作用的有绿泥石充填成岩相、较强石英次生加大相、方解石胶结相,其中以早期绿泥石膜胶结相与长石溶蚀相物性最好。依据所建立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提出定性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元城油田B区块长4+5储层物性较差,水驱规律复杂,导致油藏开发形势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平面、剖面水驱不均矛盾突出;油水关系复杂,生产过程中见地层水;低产低效井数量多,影响区块稳产。本文从储层纵向、平面非均质性等方面出发,研究工区储层的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隔夹层、渗透率对注采对应关系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发油藏、编制注采调控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