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丙烯腈装置回收塔内聚合物生成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回收塔内聚合物堵塞降液管造成回收塔运行周期短的问题,通过对丙烯腈回收塔内各组分分布的模拟计算,直观显示了回收塔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发现了回收塔的聚合段与丙烯醛的富集段相吻合的现象,初步得出了回收塔内局部聚合的原因;通过对塔内聚合物的特性分析和评判,进一步证实了“回收塔内局部聚合严重是由于在聚合段丙烯醛聚集引起”这一现象;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了预防聚合物堵塞降液管的措施,并进行了部分生产验证,为丙烯腈生产企业延长装置运行周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全氧化法对高氯废水CODCr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不同浓度纯氯水样与其CODCr关系的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浓度关系为:y=0.227 4x-49.422;然后配置CODCr为100mg·L-1的标准水样,加入不同浓度氯离子进行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浓度的关系为:y=0.227 6x+46.300;最后用某企业CODCr为249mg·L-1的实际水样加入不同浓度的氯离子进行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的关系:y=0.227 8x+188.4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完全氧化法测定的CODCr与水样的实际CODCr相对误差全部小于7%,能够满足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考察了初始pH值、反应时间、铁炭加入量、曝气时间对预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铁炭加入量为100g.(100mL)-1,曝气时间为120min时,处理效果最好。经过铁炭预处理后的废水CODCr降到489mg.L-1,色度降到125倍,B/C值提高到0.37,为后续生化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教育实践,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希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中调整和强化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到工程和创新两大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形成了校内模拟与校外实战两大实践平台,成为培养两大能力的有效载体,校企结合构建新型实验实训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微氧颗粒污泥工艺能够同时进行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过程,是处理五氯酚(PEP)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对微氧颗粒污泥降解PCP限制性生态因子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P去除率随ORP的升高而降低,出水PCP、TeCP(四氯酚)和TCP(三氯酚)浓度随ORP的降低而降低,DCP(二氯酚)浓度却呈现升高的趋势.低ORP值下引起Cl-生成量降低,造成DCP的积累.随ORP的变化,CODCr去除率和产气量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室模拟废水进行实验,研究了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的条件,包括厌氧环境中有菌和无菌情况下硫酸盐(SO2-4)的浓度,反应时间,pH和温度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以出水硫化物的生成量为测定指标。得出结论:废水中硫酸盐含量为1 500mg·L-1,时间36h,pH介于6.8~7.0,温度在30~35℃之间,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生长活性较高,硫化物的生成量最大,为14.6mg·L-1。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选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丁酯(TPOT)的分步水解得到均匀的SiO2-TiO2复合溶胶,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钛掺杂的二氧化硅薄膜.薄膜的折射率在1.20~1.236之间可调,介电常数在2.54~2.817之间.随着钛含量的增加,折射率和介电常数增大,而孔洞率降低.结果分析表明钛离子均匀的分散在SiO2-TiO2网络中形成了Si-O-Ti键的孤立四配位形态.  相似文献   
8.
铁碳微电解深度处理橡胶工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橡胶工业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初始pH值、反应时间、铁碳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20 min,铁碳占总体积的40%时,经过处理后废水中CODCr的质量浓度由168 mg/L可降到46 mg/L。该技术作为橡胶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造纸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进行实验研究,对氧气流量、氧化时间和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氧气浓度为60L/h,氧化反应时间为50min,pH为6,CODCr去除率达到63.5%,浓度由850mg/L降到310mg/L,水的色度由800倍降到100倍。臭氧处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去除水中残留的荧光增白剂。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丙烯酸生产废水中的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酸阻垢剂。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合成的阻垢剂的阻垢率,确定了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对生成的聚丙烯酸阻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过硫酸铵投加量为1.8g·L-1,亚硫酸氢钠投加量为0.82g·L-1,反应时间为100min,温度90℃,此条件下聚合反应后废水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阻垢率为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