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高效利用糖蜜产生丁醇的菌株是低成本生产丁醇的基础.本研究从自然环境(牛粪、沼气池、土壤)中筛选具有利用糖蜜产生丁醇能力强的菌株.采样通过玉米培养基富集初筛分离获得12株生产丁醇能力较强的菌株.用8度糖蜜发酵复筛,有2株茵株丁醇产量较高,分别为8.57 g/L和8.45 g/L,丁醇比高达75%.将菌株分别命名为gxzp-5和gxzp-9,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2株菌株都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SE380,转化到D-乳酸脱氢酶及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双缺失的大肠杆菌FMJ144中,摇瓶发酵得到3.5g/L的高纯度为99%的L-乳酸。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蔗糖酒精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产量酒度和快速发酵一直是酒精发酵产业所追求的,而酵母直接利用高浓度蔗糖发酵酒精未见有文献报道.文中所用酿酒酵母能直接发酵30%(w/v)的蔗糖溶液,发酵周期只有2d~3d,其最终产生的酒精可以达到17.08%vol,对发展蔗糖酒精是个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能诱导酿酒酵母产孢的醋酸盐培养基不能诱导管囊酵母1770、1771产孢。1770、1771分别在YM1、YM2中均不产孢,前者在YMA2平板上当菌落过疏时能产孢,产孢率为2%,而菌落过密过小时不能产孢,同等条件下后者均不能产孢;管囊酵母是强烈型同宗结合型菌株,子囊孢子在培养过程中易发生二倍体化,尝试添加Triton X-100及胰蛋白酶处理,避免发生二倍体化,但作用不明显,分离不到单倍体。  相似文献   
6.
以酿酒酵母Ygx-5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UV)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经初筛和复筛,选育出1株耐高温、高产乙醇菌株U-N2。在37℃培养条件下,菌株U-N2产乙醇浓度最高可达16.32%vol,比原菌株提高20.44%,比只用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提高8.04%,比只用亚硝基胍诱变后的菌株提高6.27%。经过20次传代培养,乙醇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MCM-41负载戊二酸锌催化剂(ZnGA/MCM-41),并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GA与载体间存在相互作用,ZnGA能以更小的粒径均匀分散到MCM-41的表面。实验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对于CO2与环氧丙烷(PO)共聚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效率,并得到高分子量的聚碳酸亚丙酯(PPC);通过调节负载量和催化剂的用量,最高催化效率达到了89.5g聚合物/g ZnGA;共聚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数据表明,所得共聚产物具有接近完全交替(>97.4%)的碳酸酯结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膜法绿色制糖技术在实验室、现场中试和示范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甘蔗压榨汁的澄清、脱色和浓缩提纯过程中的选膜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陶瓷膜和有机膜的优劣,重点介绍了膜浓缩液中残糖回收、膜污染机理及清洗策略,展望了膜法绿色制糖技术工业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菌在生物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对真菌的鉴定及对遗传转化子的验证成为必需的试验环节。但目前尚无一种比较理想的高通量分子鉴定的方法。设计一种新的高通量装置,并且建立适用于这种高通量装置的,由PCR介导的分子鉴定方法,主要通过对实验室常用菌株里氏木霉基因组上相关纤维素酶编码基因、调控基因,酿酒酵母基因组上磷酸甘油酸激酶1基因的启动子区,酿酒酵母胞内表达载体上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验证及对实验室保藏菌株草酸青霉、葡枝根霉、黑曲霉、碳黑曲霉、日本曲霉及上述两株菌株的ITS基因克隆验证,RAPD分析,确定这种方法的高效性及应用广泛性。这种方法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通量分子鉴定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悦  孟晓蕾  齐向辉  韦宇拓  黄日波 《精细化工》2006,23(11):1056-105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巴斯德梭菌(C lostridium pasteurianum)扩增出甘油脱水酶基因(dhaBCE),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分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66、21、16 kD三条特异性蛋白表达条带。用金属镍亲和层析及S-300H凝胶层析将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所得纯酶的比活为4.26 U/mg。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42~44℃,最适作用pH=9.10~9.50,它对三个底物结构类似物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是:1,2-丙二醇0.38 mmol/L,甘油0.29 mmol/L,1,2-乙二醇2.0 mmol/L;对辅酶B12的Km值为0.22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