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立包含电动汽车充、放、耗电约束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模型,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将充放电模式分为自由充电、不含V2G(Vehicle to grid)和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以风电利用率和风电在电网能源结构中电量占比作为衡量水平,分析不同充电模式、电动汽车数量和风电装机容量下的风电接纳能力。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电网风电接纳能力,且在风电装机容量较大时更能显示出含有V2G的协同利用充放电模式的优势,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是实现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效方式,同时一定负荷和风电装机水平的电网存在一个最佳匹配的电动汽车数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制备秸秆基活性炭,将其负载过渡金属Mn和Fe作为臭氧催化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浸渍时间为12 h,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3 h。以制备的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3%和80.5%,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高且经济环保,适于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采煤工作面手工编录方法在效率和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理论的数码影像地质编录方法,该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摄影装置快速获取工作面影像,数据处理时,通过断面计算、影像畸变校正与镶嵌、展示影像量测、产状计算与属性描述,实现了施工地质编录方法的手工作业向计算机辅助作业与信息管理的转换。实际应用表明,与现有手工方法相比,利用此方法提高了工作面地质编录的工作效率、完整性、准确性,并有利于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毛皮染色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在(0~22.6)min和(22.6~30)min的时段内臭氧氧化反应均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0,但拟合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斜率前段是后段的3.5倍,说明臭氧氧化初期反应速率较高,氧化作用较强。活性炭对毛皮染色废水的臭氧氧化具有辅助协同作用,可强化臭氧氧化能力。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法对毛皮染色废水的色度和CODCr去除率均较单独使用有较大提高,尤其对增强色度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当臭氧流量为1600mg/h、活性炭用量为10g/L、反应时间为20min时,CODCr、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1.11%、85.71%。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半不变量法与Edgeworth级数法相结合的随机潮流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含目前主流风电机组——双馈风电机组组成的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中。本文使用两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风速分布,由风电机组风速功率特性确定风电机组的概率模型,并基于线性化交流潮流模型,对含风电场的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了计算,最后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碳减排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调度碳减排效益的测算模型,定量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在电网和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效益。首先计算火电碳排放因子,然后比较协同调度和自由充电模式下的碳排放量。通过电动汽车单位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比较燃油汽车、纯火电充电、自由充电和协同调度充电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水平。分别以电网平均碳排放水平和车辆单位碳排放水平衡量,协同调度相对于自由充电模式贡献的减排效益都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协同调度是实现风电和电动汽车规模化协调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地埋电力线路接头的常见处理方法,有白石蜡液灌注法、接线箱内连接法和绝缘粘胶带缠绕法等,并就每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讲述了配电系统中的低压无功动态补偿技术的概念、重要性和其具体分类。介绍了各类技术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