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4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婳 《煤化工》2006,34(1):18-20
2003年济钢焦化厂引进焦炉煤气精脱萘工艺,利用柴油循环脱萘。鉴于精脱萘工艺柴油成分复杂,混合物性质极为相近的特点,开发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柴油中萘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确定了其检测条件。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数据准确,其检测结果为精脱萘工艺生产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指导数据。  相似文献   
2.
废塑料经分类、筛选和制粒后,用小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不大,还可增加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率,但废塑料的配比宜控制在2%以下。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法检测脱萘循环油中的萘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提出济钢利用焦炉和高炉煤气为燃料,实施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2004年8月2套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发电系统要求焦炉煤气中萘的含量<40m g/m3,因此必须对煤气进行精脱萘处理。济钢焦化厂利用柴油循环脱萘,该工艺脱萘效果好,成本低。而柴油中萘含量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低水熄焦技术对原熄焦系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喷嘴堵塞及喷淋效果不好等问题。熄焦时间缩短了50~80s,用水量减少了20%~40%,焦炭水分降低了1%。同时,还稳定了高炉操作,使焦比降低了1.2%。  相似文献   
5.
纪同森  齐婳 《山东冶金》2010,32(6):28-29,35
吨焦耗煤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配煤挥发分、焦炭挥发分、焦炭烧损率、焦灰产量、进厂煤水分化验、焦炭称量等,分析表明,因计算基础不同,各企业间的吨焦耗煤指标缺少比较的统一性。济钢焦化厂在焦炭全干熄和干熄焦灰不计入焦炭产量的前提条件下,经推算,吨焦耗煤指标值在1.375t左右。  相似文献   
6.
齐婳 《燃料与化工》2007,38(1):29-30
济钢6#、7#焦炉投产后,焦炭年产量达到了280万t/a,对炼焦煤的需求也扩大到380万t/a。自2002年以来,济钢进煤矿点由40多家增加到70多家。如何对新矿点的来煤进行合理利用,以保证配煤和焦炭质量稳定,成为配煤炼焦工作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济钢焦化厂采用半干法喷补技术,与日常采用的湿法喷补技术相比,含水量小,对炉温、炉墙影响小,喷补速度达1000kg/h,挂料时间延长到1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济钢焦化厂现有两组42孔4.3m焦炉,所用炉门衬砖均为传统的粘土质,其中1、2号焦炉为58型,分别有31年和30年的炉龄,3、4号焦炉为80型,也有9和8年的炉龄。四座焦炉均存在炉门表面散热量大的缺点,既浪费加热用煤气,又造成环境污染。其中1、2号焦炉即将停炉大修;而3、4号焦炉,由于炉头散热严重,炉门表面温度最高达到l30℃以上,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更换炉门衬砖势在必行。1炉门衬砖的选择传统炉门衬砖的材质主要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荷重软化温度较低,在炉头温度较高时容易过快地损坏,影响…  相似文献   
9.
齐婳  王凯  陈松 《四川冶金》2015,(2):5-7,12
为探讨不同粒度配合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以5mm作为粒度分割点进行分样试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和小焦炉试验结果都表明:粒度小于5mm的煤样中气煤成分较少,而肥煤、焦煤和瘦煤成分较多,惰性组分少,易粉碎;粒度大于5mm的煤样中气煤成分较多,惰性组分多,难粉碎。煤种的粗粒部分多数为非活性组分,在炼焦过程中成为焦炭裂纹的中心,不利于焦炭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控制配合煤细度的同时还应控制煤料粒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10.
干法熄焦与湿法熄焦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同森齐婳  贾瑞民 《煤化工》2005,33(5):32-33,41
济钢焦化厂为研究熄焦方式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利用现有的生产和试验设备条件,进行了干法和湿法熄焦对焦炭热态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积累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配比及其他炼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焦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分别要比湿焦改善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