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建立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显色测定固态发酵红曲中可溶性多糖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固态发酵红曲采用水提取红曲多糖,所得多糖提取液用淀粉酶去除淀粉、Sevag试剂去除蛋白质,并经醇沉得到红曲多糖,再分别考察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苯酚-硫酸法在30μg~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1),蒽酮-硫酸法在40μg~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两种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较好,且测定红曲多糖的含量苯酚-硫酸法为2.51%,蒽酮-硫酸法为2.52%,两种方法结果相近。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均能用于测定固态发酵红曲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炮制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采用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不同发酵天数红曲,利用酶解法水解淀粉,盐酸水解提取总糖,高温水提取还原糖和多糖。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同时折算淀粉含量;蒽酮-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红曲淀粉含量由初期60.78%下降至后期19.78%;红曲总糖含量由发酵初始的76.77%下降至45%;还原糖含量在发酵9 d以后趋于稳定为1.2%左右;多糖在30 d时达到最大值6.14%。随着发酵天数的变化,红曲中糖类物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炮制机理及药效基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能助渗技术,在600℃温度下对20钢进行Al-Zn-Cr共渗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仪器,分析合金元素铬对渗层组织共渗速率的影响,分析助渗时间对渗层组织的影响,测定铬在渗层中的分布,以及铬含量对渗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能助Al-Zn-Cr共渗的研究中,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渗层厚度的增加,而铬在渗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无富集现象。在相同助渗时间下,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共渗速率的提高,促使渗层组织由单一的铁铝渗层组织转变为铁铝、铁锌多层渗层组织。在同一渗剂配比条件下,助渗时间的延长,促进Fe-Zn相形成,Fe-Al相减少。在助渗条件为600℃、3 h、5%Cr时,渗层为α-Fe(富锌)、Fe_3Zn_(10)、FeZn_7、FeAl等相组成的多层组织,而且相对致密;渗层兼顾抗氧化性和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