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能源动力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根据矿山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了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软硬件技术特点和功能等。该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提高了矿山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侯文武 《电气时代》2004,(5):108-108
矿山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准确、可靠、实时地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了矿山调度的自动化,提高了矿山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矿山供配电系统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分时电价管理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电能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膨胀型防火涂料炭化层的质量及其防火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组成对炭化层的质量及其防火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配方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品种、用量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气缸垫的作用、结构、烧蚀原因、诊断及更换方法,以避免野蛮操作,达到延长汽缸垫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侯文武 《电世界》2005,46(12):24-25
我公司下属的铜加工企业金光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一套全自动锻压设备,其中配套的SAET公司4R00型中频电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生产工艺和三维有限元理论,通过DEFORM-3D平台建立了C19400铜板带可逆热轧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企业现场实测C19400铜板带轧制力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前3道次热轧时C19400铜板带等效应变、等效应力、温度场和轧制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计算轧制力与企业现场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其中,3个道次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0.996和0.994,平均相对误差AARE分别为5.8%,3.3%和4.1%;等效应变分布较均匀,最大等效应变位于轧辊与轧件接触的棱边处,3个道次分别为0.568,1.283和2.130;最大等效应力位于轧件棱角处和轧辊与轧件接触的轧制区域,且以此区域为中心,等效应力向四周逐渐减小,最大等效应力为88.1 MPa。  相似文献   
7.
以C194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室温单向拉伸实验,获得了应变速率分别为0.01,0.1,1和10 s^-1的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C194铜合金室温本构方程,验证了本构方程的准确性。基于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平台,建立了C194铜合金轧制冷塑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轧制变形实验,结果表明:除第5道次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厚度相对误差值为11%之外,其余误差值均小于10%,验证了轧制冷塑性变形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研究C194铜合金板带变形规律及工艺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Gleeble-1500D数控动态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铸态C19400合金进行了高温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700~950℃,应变速率0.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同一应变速率下,铸态C19400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变形温度下,合金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升高。应变速率为0.001、0.01、0.1和1 s~(-1)时,动态软化以动态回复为主;应变速率为10 s~(-1)时,动态软化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且再结晶程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平台编程计算本构方程的方法,得到了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本构关系的铸态C19400合金峰值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计算得到该本构方程计算应力与试验应力的相对误差AARE为2.71%、相关系数R为0.9977,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9.
侯文武 《工业加热》2003,32(6):64-66
分析进口中频电源起动电路及起动过程控制。查明中频电源起动失败的原因及失效元件,并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10.
侯文武 《电气传动》2012,42(3):66-68
可逆轧机板形辊与带材的不同步造成带材的表面划伤及卷径跳动,针对可逆轧机板形辊控制的工艺要求,在分析其原有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板形辊速度与带材速度不同步及张力波动的原因。通过对原有板形辊传动控制方案的改进及补偿转矩的优化,从而提高板形辊与带材的同步度,解决了卷径跳动及张力波动问题,提高了轧机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带材的表面质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