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5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锡矿尘及氡子体暴露诱发大鼠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给大鼠气管内灌注云锡矿尘及大鼠吸氡子体诱发肺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灌尘的大鼠发癌率随矿尘中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氡子体累积暴露量为1.75—6.59×10MeV·h/L 条件下进行的慢性吸入实验中,有10~20%的大鼠发生肺癌,吸氡子体复合灌尘时的发癌率大体相当于相应水平单纯吸氡子体与单纯灌尘时的发癌率之和。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通过对多弧离子镀膜中各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得到齿轮材料40Cr表面较优的镀覆工艺参数:基体负偏压150 V、TiAl靶电流60 A、N2气压5.0×10-1 Pa。在不同参数条件下所得镀膜的性能对于研究各参数对镀膜性能的影响提供了全面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的氮气分压条件下制备Ti_(0.33)Al_(0.67)N陶瓷膜层,分析氮气分压对膜层形貌的影响和对膜层厚度、结合力及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分压参数设计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值,可以获得膜层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柳钢7号板坯1机2流连铸机(简称"板7"),流间距6.4 m,是直结晶器连续弯曲、连续矫直、全过程密排辊、分节辊的垂直弯曲型板坯连铸机,具有高质量、高拉速、高作业率的特点,采用液压驱动正弦/非正弦振动的振动形式,铸机基本半径10 m,冶金长度29.76 m,断面尺寸范围800~1 350 mm,厚度230 mm,最大浇注速度1.8 m/min,结晶器长900 mm,宽面镀Co-Ni,窄面熔射喷涂,中间包容量50 t (溢流时55 t),引锭杆下装式,长度13.65 m。板7主要生产汽车板、冷轧基板和集装箱板等高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低碳钢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翘皮缺陷的形成原因,取样分析了翘皮缺陷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并采用ø750 mm×550 mm高刚度二辊热轧机组进行实验室模拟轧制分析翘皮缺陷演化过程。通过建立不同轧制方案,探明了热轧带钢翘皮缺陷形成于精轧道次,缺陷的产生与坯表面质量和边部原始凝固组织无关,轧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边部不均匀变形形成侧面凹陷,凹陷在后续轧制中被轧制压缩闭合,并翻转到表面成为翘皮缺陷。最后,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可提高轧材边部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均匀性,抑制轧材边部不均匀变形,有效降低翘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微弧氧化膜层经功能元素改性后引起的表面非均匀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包覆的ZnO纳米颗粒,结合微弧氧化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的Zn改性MgO复合陶瓷层(Zn/MgO-PDDA),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物相成分、亲水性、耐蚀性及抗菌性。结果表明,PDDA促进了Zn-O-P无定形沉积物的均匀生成,并改善了陶瓷层的致密性和孔隙率。尺寸更小、面积更大的沉积物赋予了陶瓷层更理想的亲水性。陶瓷层的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相比于非均匀的复合陶瓷层,Zn/MgO-PDDA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为0.01 Hz时|Z|提升了1个数量级。沉积物合理的表面分布促使陶瓷层的抗菌率提升至91.3%。因此,PDDA可有效促进微弧氧化层的均匀化制备并显著提升功能性陶瓷层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7.
选用纯Ti靶与Ti0.33Al0.67合金靶制备Ti0.33Al0.67N膜层,在对基体材料进行离子渗氮之后,采用正交试验对多弧离子镀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观察膜层结合力、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膜层厚度选择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根据钢包底吹氩原理及其工作环境,详细分析了底吹氩气不通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钢包底吹透气性,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以国内某厂所用双流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手段对不同控流装置下中间包内的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水模型实验采取1:3的比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双流浇注时原型中间包死区比例为30. 9%、滞止时间为25. 8s、平均停留时间为358. 3s,单流浇注时原型中间包死区比例为38. 6%、滞止时间为19. 7s、平均停留时间为354. 6s,钢液流动性差;双流浇注时,增加挡坝结构可以明显地减少死区比例,延长滞止时间,死区比例降低为20. 8%、平均停留时间增加为410. 6s;单流浇注时,内弯型和外弯型弯曲水口加挡坝的组合将死区比例分别减少至20. 1%和23. 1%,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442. 5s和425. 6s,采用挡墙将未开浇一侧隔开,组合挡坝结构,也能明显减少死区比例,其中效果最好时,死区比例降低为25.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